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9  (第2/2页)
和洪武朝的资历,王府医正也要让他三分。    在边塞多年,赵大夫早已没了争名夺利的心思,除了随军出征,每日捧着王府收藏的医书手不释卷。总结前人心得,摘录下来,同自己的行医手札放在一起,打算日后传授给徒弟。    “医术此道,不可敝帚自珍。昔日张机着伤寒杂病论,老夫不敢自比医圣,只望一生所学传于后人,造福于民。”    赵大夫这样教导徒弟,也这样做了。在王府医正和良医面前,更是从不藏私。    王府医正和几名良医对赵大夫发自内心的尊敬,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札和行医心得,利用工作之余共同探讨,相互纠正,一同进步。    “此症可用此法?”    “咦,老夫如何未能想到?”    “伤口可如此处理?”    “大善!”    “刘兄擅长针炙?”    “不敢言擅长,尚可与诸位探讨一二。”    “如此,便要请教……”    几轮医术研讨会后,王府良医们发现,医术博大精深,圣人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可谓至理名言。    理论有了,就要联系实际。    王府里的良医们求知若渴,每日都要向典宝领取腰牌,到城外军营中去医治伤兵,运气好的还能碰上打喷嚏发热的军汉。    被这些双眼冒绿光的大夫盯上,军汉们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明明一巴掌就能拍死,怎么会让人颈后生寒?    “不用害怕。”王府良医笑呵呵的打开药箱,取出一个布包,“很快就好。”    不幸被拉住的军汉想说,他只是着凉,没有大碍。    “讳疾忌医要不得。”王府良医摊开布包,展示出里面的两排银针,抽—出一支,“快,躺好,保证几针就好。”    银针闪着寒光,军汉噔噔噔倒退三大步。    一碗姜汤就能解决的毛病,竟要如此?    这是治病?当真不是害命?    “马上就好。”    “好个X!”    军汉转身撒丫子就跑。    王府良医举起一条胳膊,迎风焦急喊道,“别跑啊,两针,一针就好!”    军汉撒丫子的速度更快了,他脑袋被驴踢了才不跑。    什么尊重大夫,尊敬老人,全都去死!    自此之后,王府良医再到城外大营,军汉们都是如临大敌。不紧张不行,谁见过这样的大夫?王府良医们也很无奈,不过是想追求一下进步,怎么就这么难呢?    老天不负有心人,就在王府良医相对无奈,长吁短叹时,终于有人送上门了!躺在床上的孟十二郎就此落入虎口。    看着挤在床前的大夫,孟清和眼角直抽。    诊脉需要三个人吗?    开药必须研究上半个时辰吗?    他只是身体虚了点,浑身无力有些发热,这位拿银针做什么?!    刀子?更不行!    他又不是得了不治之症,需要这样吗?    “赵大夫,借一步说话。”孟清和靠在床边,脸上的表情有点僵,“孟某不过小病,劳烦诸位,我心中着实不安。”    不过是燕山后卫佥事,病一场连王府医正都出动了,传出去让别人怎么想?    居功自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