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7  (第2/2页)
智下分析得出的结论……”    “可更多的时候,要那么理智作甚?”明姝目光坚定,“这桩事既然叫我们撞上了,那我们就一定要管。”    “救不了所有人,但至少可以救下眼前的这一些。”    明姝转头望向江乐之:“你可还记得,我们曾读过的韩昌黎的……”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明姝朗声诵出其中的话语,神情认真,“身为读书人,心若不平,不平当鸣。”    “我们或许做不了更多,但只要我们有笔,就可以写下心中的不平来。”    =    回至驿馆,明姝谢门闭客,备了纸笔,便端坐于桌前开始书写。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迫切地想要写下一篇文章,以抒心中所感、所想、所不平。    昔有屈原因受佞臣构陷,悲愤之下而作;有杜甫见差吏深夜捉人,饱含同情地写下;亦有白居易见“颜色故”的琵琶女,深为其悲而写下……    而她,沈明姝,虽比不得那些大家,可却亦是想要感而所书,写下所见闻的这不公之事。    假借慈善之名,贩幼女为娼.妓,以此牟利……多少女孩在未知事的时候,便已然被定下了悲惨的一生——为娼为妓,为人玩.物。    她们同样是满怀期待地来到世界,可却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就要注定去面对那凄苦漂泊的命运。    只因为某些人的恶。    明姝回忆起先前那女子在说起被贩卖一事时淡然的语气,心中莫名抽痛。    这样的淡然背后,是一种对伤痛的麻木。    这盛世之下,总有人在写锦绣文章,歌颂那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而这群人生被贩卖掉的女孩,却没有人为他们诉说上哪怕只言片语。    没有也没关系,她可以做第一个。    ……    直至落下最后一个字,明姝颤抖着将笔置于笔搁上,面上已然是满是泪水。    她闭上眼,任凭泪水流淌。    她回忆起今日在铺子里,乐之问那女子为何会知道她们会来时那女子看向她的一眼。    那一眼何其深刻,诱发了一种灵魂处生出的共鸣。    明姝在慈幼堂时曾给过女子一个眼神,女子读懂了,便知道她欲探知此事。    因着一种不可说的默契,她们聚合在了铺子里。    而这种默契,源自于相同的经历。    只因为……她们都是被遗弃过的人……    关于现代的那一段记忆,一直被尘封在她记忆的最深处。    可那却是明姝永远都无法忘怀的。    同慈幼堂的那些孩童相似,因为先天的心脏疾病,她在不知事的时候便被遗弃。    自此,她便是在福利院长大,不知父不知母,只知道自己是父母不要了的小孩。    没有人会站在她身前,为她遮风挡雨;也没有人会站在她身后,做她坚实后盾。    所以她必须乖巧温顺,才能有饭吃有衣穿,必须低调寡言,才能不牵扯到是非中。    她那时虽然觉得命运不公,可也未曾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