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6  (第2/2页)
真的不是在逗我玩吗???    虽然这些发出邀请的大学,并不是那种特别有名气的高校。    可对于忙于表演事业,导致一直处在中学没毕业状态的肖恩来说,实在有些……虽然谈不上高不可攀,可也确实心情复杂。    于是,在找理由礼貌地婉拒这些邀请后,肖恩决定尽早地回归剧组,不再理外面的风风雨雨。不过,在此之前,他先跑去了理查德那边……    理查德临时加入了一个剧团。    确切地说,是这个剧团的人极力邀请他回来的。    “我们以前是同学,可我更向往好莱坞的大屏幕,所以,半路当了叛徒。”    理查德在日常的通话中,用调侃地语气介绍了这段经历,语气欣慰地说:“我不是想要放弃戏剧,只是似乎所有人都认为,选择了好莱坞,就是放弃戏剧。幸好,现在两边界限没那么清楚了,而我的朋友们也从来没有放弃我。”    所以,他们即将合演这出莎翁的。    先在纽约百老汇的一家剧院里进行演出,如果顺利且受欢迎的话,剧团打算进行一场全国巡演。    肖恩来得正是时候,他们正在举行一场彩排。    理查德的声音非常有穿透力,走进剧院的那一刻,哪怕在最后一排,都已经能听到他极具感情的朗诵了。    在舞台上,在灯光下,可以肆意挥洒激情的表演。    戏剧的魅力,总是让人无可抵抗。    肖恩被理查德勾起了很多的回忆,关于很久很久以前的。    他坐在舞台下方的观众席上,陪着理查德排练了三天。    余暇时间,他们互相拿莎翁的话来开玩笑。    两个人都有舞台表演的经验,有时候,干脆互相对戏玩。    等到那边通知说即将开机了。    肖恩才不得不告别理查德,匆匆赶回了剧组。    这看起来有些像是异地恋,可确实没什么法子。    因为两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需要去忙碌。    到了十月中旬的时候,终于下映。    毕竟是最后一周才开始的逆袭,票房收入也没有再创新高,只能算是较之同时期的一些小成本艺术片来说,这个成绩足以让人欣慰。    所有人的脑海里,不由得再次浮现出了那个词——弗洛西效应。    一个民间电影论坛中,有给电影打分的项目。    起初,影片虽然拿奖,但娱乐性没多少,公众反响只是一般,所以,这家论坛管理员给这部电影只打了4分。但随后,影片逐渐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喜欢,管理员不得不连夜将评分又改为了8分。    由此可见,这部电影的前后巨大反差。    在中,一位主编在影评的最后一段开门见山地这么说:“……很明显,如今在好莱坞当中,肖恩弗洛西已经成长为一名仅凭人气,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片约的演员了。”    当然,有支持的,肯定也会有反对的。    也有一些人认为在中,肖恩的表现不值一个威尼斯影帝。    他们在报纸和自己博客上,正儿八经地发布影评。    其中,有一位知名博客的博主是这么说的:[肖恩弗洛西这名演员,不应该出现在电影中。他造成了整部电影的不和谐,成功毁了一部经典。]    接下来,他详细地阐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