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  (第1/2页)
    妥当了……    严苏氏母子三人记了石家一辈子的好,只是石太师出事那会子,苏念恩,也就是严苏氏的儿子,如今插曲命妇严徐氏的丈夫,连个童生多还不是的小少年,能做得了什么呢?    也就是后来中举之后游学江南,好容易才寻访到石公后人。    说起来,还又受了一回恩。    那时候石公的幼子还在,虽不肯将满腹经纶传授给苏念恩,却把家中藏书都随手扔到苏念恩必经之地。    也才有了后来的青年探花严才子,如今才四十来岁的四品命妇、右佥都御史夫人严徐氏。    又借着皇后的戏台子,唱起了祈求叫石家女孩独立女户的插曲。    还十分大胆的,觑着皇后面色尚好,竟钻起当年圣旨空子:    “当年只说七代之内,不许石公三子七孙并其所出男丁后人出仕……”    把个正和宫九在偏殿对坐着喝茶磕瓜子的向晓久都给听乐了:    “我还道这里的女人羸弱,原来猛女真不少,只不过平日藏得好!”    第四十九章    宫九对于这一折插曲毫不意外。    毕竟是他亲自挑中的石太师,    又从那许多受过石太师恩惠的人家挑出了严家来,    前几天才刚特意安排了人, 故意挑着严苏氏不时不节地又偷偷跑家里小佛堂祭祀石公、又是拉着儿媳连番感叹、只恨家里没有个适龄男丁,能把石公家女孩儿娶回来的。    虽说严徐氏已经帮着给石公家那俩女孩看好了人家, 不说大富大贵, 都是本人有才学、家风也干净, 难得至少父祖三代都还仰望石公为人、想来再不至于为难了石家女孩的人家。    严苏氏原本还觉中意, 偏偏前两日感叹起来的时候,虽还是口口声声多亏了儿媳辛苦忙活, 却也还要感叹几句:    “可惜了, 再好的人家也不可能叫孙子随了他外祖父姓氏。    若是咱们自家能有合适的男丁, 便是为了孩子前程, 几代之内不敢明面儿上改姓,    可只管留下祖训, 叫他们耐心过个百来年的,自有一番道理。    总不至于如今这般, 石公和夫人都是那样好人,偏要断了香火……”    “唉!小佛堂那里的,哪里比得上名正言顺的血缘后人祭祀亲香啊!”    严徐氏的徐, 乃是前前任内阁首辅的那个徐。    与严家的婚事,原是她父亲外任时候, 正巧点了严念恩的院案首, 一时爱才心起, 才给她定下的。    不想婚事定下才半年, 徐氏的父亲就突发疾病没了。    又不等严念恩上京赶考,徐氏那个内阁首辅的祖父,就因恶了先帝,    堂堂首辅,连个寻常告老还乡时候君臣之间惯例的三辞三让都上演,    先帝干脆利落地批了告老折子不说,正经致仕该有的待遇一样没有。    徐首辅,不,徐前首辅倒还稳得住,一路低调回乡,在家乡也是好吃好喝享受生活,比先帝还要多活上好几年。    但不管徐前首辅如何好心态,徐家在外人看着到底是有些落败了。    不至于像石公那么惨,子弟仍可出仕,门生也没被直接罢官,可即便都是县令,有些县令还不如其他地方的县丞甚至教喻,有些地方的县令却是给个知府都不舍得换的。    徐氏又还只是个庶出,    原先父亲在世时就不受重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