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00  (第2/2页)
    说话的间歇。    听抒文讲,院子里的那几间偏房做了制衣工坊。    他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说自己当年去海外打拼,初始创业就是搞来料加工。一开始,不过是一个小车    间,十来台机器,有活儿就干,没活儿就停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可就这么坚持着,走了下来。    最后,有了十几家门店和厂房,还创出了自己的品牌。    徐甜甜从楼上下来后,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对叶大哥的创业史,她十分关注。    她知道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国内外贸行业发展很快。尤其是在沿海地区,来料    加工、代工厂做得风生水起。    要想创业,只要专注于这一行,都将获得丰厚回报。    她想,如果叶大哥能回国投资,倒是条不错的路子。    晚上回到家后,她把这个想法,跟抒文提了一下。    抒文也觉得可行。    第二天,见了大哥就跟他说了说。    抒言大哥也十分赞同。    这趟回来,他除了探亲之外,还想考察一下国内环境。    现在,对外商的优惠政策仅限于沿海城市,内陆地区还相对封闭。    他想,等时机成熟就把成衣品牌引进来。    到时候可以办工厂,还可以把国内总代理授权给弟妹。    徐甜甜一听,是喜出望外。    心知这是一个良机。    如果能和大哥一起合资建厂,主营来料加工和贴牌贸易,外加上自主品牌,最    后扩大规模成立集团,岂不是财源滚滚?    从时间周期上来看,这服装生意起码能做个三十年。    等到电子商务兴起时,提前转业就成。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一家人,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了几天。    大宅里住不下,就分成两下里住着。    抒文的四个哥哥带着嫂子住在家里,其他人都住招待所。    小辈们白天回家,晚上再回招待所休息。    吃饭,大多在食堂里。    因为四十多口聚在一起,还不把做饭的给累死了?    唯有除夕和初一这几顿,得在家里吃。    抒文和甜甜商量了一下。    打算除夕这晚,整出五桌酒菜来。    他去招待所里借三张方桌和八条板凳,外加上家里的两张方桌和椅子,就够开    五桌的了。    甜甜去副食品店买一些熟食回来,先冻在外面。再备上一些花生米、木耳、海    带、黄花菜等,还有一些白菜、萝卜等青菜。    到了除夕那天,他和甜甜一起动手,进行二次加工。    再加上厂里特酿的黄酒,就能整出五桌酒菜来了。    当然,主食自然是吃饺子。    包饺子,就大家一起动手好了。    煮饺子时,搞成流水席就成    计划已定,二人就分头行动起来。    到了腊月二十九,冬娃打了电话过来。    说突然接到紧急任务,过节期间他和程彦都要值勤,除夕怕是赶不回来了。估    计等到初三,能在家里呆上小半天。    徐甜甜听了,暗自欢喜。    心说,这下可好,与老家那边终于错开了。    她打电话跟启康说了一声。    启康说,爹前天就出发了。    启安二哥给找了一辆小车,先把爹和婶子还有三哥送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