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八章大宋粮商们的噩梦(第一更,  (第1/2页)
    朱青在喝茶,喝得很爽。    虽然他的粮铺粮食继续降价,但他却不亏,不但不亏,还比以前赚得更多。    因为太宰出面,不仅将运输的钱给他降了一大半,而且还在货源上控制住。    不仅如此,甚至还告诉他,明年开始,朝廷将会对民间开放铁矿的开采,朱青可以到商部去登基一家矿源商社,朝廷会将指定的矿山交给他来去开采。    像朱青这样的商人,早就看到了矿源的巨大利润。    当今大宋做生意,要赚大钱,得往这几个方向。    一是建工。    自从靖康元年,朝廷提出四副都战略后,奠定了大宋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人口向城镇转移。    例如东京城,短短五年时间,已经从各路迁移进来七十万人之多。    这几年,东京城到处在扩建,一栋栋亭台楼阁拔地而起,一条条新路连同各方。    这些都需要人,朝廷愿意支付月钱,自然有商人能抓住这个机会。    就建工行业,便在东京城造就了不少富商,其中以王家的王闻申最为出名。    甚至大宋邸报的头条对王闻申进行过刊载,王闻申的个人财富在东京财富榜上排名第一!    家财万贯已经不足以形容他。    第二赚钱的便是修路,那也是拿着朝廷的钱。    靠修路起来的潘家,在东京城的地位,现在也是水涨船高。    自从发达后,那潘启山便开始认祖,他说自己是大宋开国名将潘美的后人,一时间,在官场里也见识了不少新贵。    这第三便是卖粮食了,就是朱青现在干的事情。    随着人口大量前往城里,粮食集中供应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且对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个时候,便是朱青的机会了。    他与徐处仁、唐恪并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东京城有三分之一的粮食,是出自朱青的商社。    朱青一边喝茶,一边思考着,这第四赚钱的,他原本以为是李氏布行的纺织生意。    但现在他不这么认为了,第四赚钱的一定是挖矿。    他可以想象得到,自己儿子出去炫富的时候,看着同伴们谈笑风生自己家多有钱,轮到他儿子的时候,他儿子可以直接说:“我家有矿!”    朱青总结出一条规律了,最赚钱的,都是朝廷给的。    在朝廷新政之下,有大把大把的机会。    这些机会普通人看不到,即便看得到,也够不着。    他早就想发展粮食行业以外的行业了,毕竟谁都不会嫌钱多。    听说早在五年前,当今的韩贵妃的父亲,便在燕云拿到了矿山,现在朝廷终于打算正式开放出来了。    想想朱青都觉得兴奋。    朱青的管家屁颠屁颠跑来:“官人,不得了了!不得了了!”    “何事如此慌张?”    “东京城开了一家叫永乐粮铺的店铺,生意非常好,已经连续好几天有人排队在买了。”    朱青这几天都坐在家里苦思冥想当今大宋之变局,并未出去过,自然是不知道永乐粮铺的。    朱青道:“这不可能,我们现在的粮价可是整个东京城最低的!”    “官人,那永乐粮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