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三九章、谷道鏖战  (第2/3页)
下,将活路寄托在把手中土包扔进壕沟里。    所以他们很拼命。    完全不顾天上不停抛下的箭矢,和呼啸而来的军弩,只顾低头脚下发力前冲。    他们也是最惨的。    尖锐弩箭的疾驰和快速奔来的他们,撞在一起,哀号声连绵起伏。    他们就是秋后被收割的麦子,一层层的悲鸣着,痛苦的嚎叫着,最终趴在地上,有的还滚进了壕沟里,用自己的身体填了沟壑。    唉,可怜,死了都得用尸体为填壕沟做出贡献。    只是没有人会记得他们。    就在这双方弩箭肆意飞驰的时候,华雄猫着腰,从营寨右侧鹿角中艰难的挤出来。    他小腿上绑着纯铁打造而成的箭矢,背着三石铁胎弓,沿着峭壁趴在沙土上,正四肢并用的快速匍匐向前。    很像一只游弋捕猎的四脚蛇。    三十公分高的野草和身上杂乱挂着的枝叶,给了他最好的掩护;人声沸腾的战场,也让他无需担心身体和地面的摩擦声响被警觉。    三十步的距离,并不算远。    就是隐藏在野草下方的尖锐石头和不知名的荆棘,已经让华雄的双手冒出不少殷红点点。但他没有停顿,反而加快了速度。    因为多耽误一丁点时间,都会让更多己方兵卒倒地不起。    然而,爬到了壕沟的二十步外,他却不得不选择继续等待。那些用生命在填壕沟的叛军,挡在了他和攻城塔之间,让他无法射出箭矢。    除非,他将改变射击的姿势:从趴着射箭变成站立而射!    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冒着迎来其他攻城塔万箭光顾的后果!    也就是说,他有非常大的可能,会死。    当然了,他也有别的选择。    比如说原路匍匐爬回去,让攻城塔上的叛军弓弩手,继续倾泻箭矢,继续收割兵卒们的生命。而且回去了,也不会有人指责他。    毕竟毁掉攻城塔,那是床弩或者大黄弩才能做到的事。    让他来做,太强人所难了。    反正两军鏖战,本来就是鲜血的狂欢,是死神的盛宴。    每个人踏上了沙场,都应该做好战死的准备,都应该有再也见不到家人的觉悟。    他是天子亲自任命的试守西县县令,还挂着大将军麾下行别部司马的官职,是西县抵御叛军的主心骨。    以常理来说,他的命,比一百名兵卒的命更重要。    不应该折损在这里。    对!如此之类的理由,华雄不需要去解释,就会有无数人为他开脱,将他的行为变成理所当然,变成顾全大局的美誉。    说实话,早就习惯用利益得失去谋划未来的他,心中瞬间闪过了犹豫。    只是当他常年练习射术的耳朵,十分敏锐的在喧嚣的战场中,捕捉到了己方兵卒的惨叫与哀嚎。甚至他还分辨出来了,其中一记戛然而止的惨叫,正是早上请教过他射术的兵卒。    是的,他分辨出来了,那是一位未及弱冠的强弩手。    家中有年迈的父母,有年幼的弟妹,还有一位定下亲事的妻子,等着他回去娶过门。连聘礼都下了,连未来孩儿的名字都想好叫什么了......    呼........    华雄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再缓缓的吐出来,也将心中那一丝犹豫,给呼了出去。    人活着的时候,生命或许会分三五九等;然而在死亡面前,却从来都没有贵贱之别。    至少,如今的华雄,觉得没有区别。    他小心翼翼的,将身体蹲了起来,左手将背上的三石铁胎弓取下,右手抽出了绑在小腿上的铁质箭矢。    眼睛犹如鹰隼般盯住了,前方一百步内攻城塔。    高度七米以上的攻城塔,支撑的四条杆子也很粗。想射断,不光需要强劲的力度,还需要让箭矢准确的在杆子之间铆钉合处。    而且,他一旦暴露在叛军的视线中,就不会再次射击的机会。    很快,华雄的眼睛缓缓闭上了。    脑袋也微微斜着,让耳朵迎着风儿,让脑海里亮起点点光芒,汇聚成为远处的攻城塔。    这一刻,他心无旁骛。    战场上的厮杀声,仿佛都离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