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21节  (第1/2页)
    十一月十六日,政制院内。    昨天晚上的时候应天府就有公文过来,说船队已经抵达了应天府,今天就应该能到汴梁,所以院内现在都非常激动,等待着船队的消息。    就连最近正在后苑搞一些化学实验的赵祯都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时不时就派人过来询问船队到哪里了。    反倒是赵骏心平气和了起来,正在整理今年上报到政制院的两税收入以及财政开支。    “景佑初,岁入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收入达到2162万贯,占比30%,工商税收入达4911万贯,占比70%。”    赵骏笑着说道:“今年农业税已经收上来了,达3973万贯,商税虽然还没有完全统计上来,但去年都六千四百万贯了,今年总不能比去年少吧。”    “那看样子今年应该是正式破亿了。”    吕夷简扭过头来说道。    北宋虽然都说年年破亿,但实际上北宋前中期基本都在几千万徘徊,最高也就是八千万贯,直到北宋后期才破亿。    如今在没有大量剥削百姓的情况下,居然正式破亿贯收入,就足以说明蛋糕确实已经做大了。    赵骏微微点头道:“光外贸每年就占比两千多万贯,去年一度逼近三千万贯,再加上生产力这么大提升,农业和商业繁荣昌盛,再不破亿的话,咱们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哈哈哈哈哈。”    政制院内顿时一片笑声,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好啊,大宋越来越好了。”    王曾感叹道。    “还远远不够。”    赵骏摇摇头道:“皇城司上报,一旦灾荒年月,很多地方百姓只能以红薯、土豆果腹。如果出现疾病,基本上就要等死。要想让大宋大部分百姓进入健康的生活状态,我们的路还很远。”    “咳咳咳……”    吕夷简咳嗽几声,脸色微微有些发白道:“这两年老夫已经日益感觉到力不从心,也许死之将至,这一日怕是看不到了,未来只能希望汉龙你能够做到。”    “这大宋的担子自然有陛下和我抗在肩上,老吕你要是身体不行了,就回家好好休养休养……我不是阴阳你,这是真话。”    赵骏看向吕夷简,说实话,在一起共事十年了。    虽然对于老登喜欢玩阴谋诡计很是不爽,但毕竟在一起共事那么久,如果忽然某一天老登挂了,他还是很难过。    倒不是和吕夷简王曾他们关系多好,事实上赵骏也就跟范仲淹、晏殊、李迪三个人关系最好。    可这就像是习惯了某个事物,要是这个事物突然不见了,总归是有些不适应。    “算了,我这把老骨头,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政制院,不想死在床上,死在家里,也许在这儿坐着才能活久点,回去了反倒死得更快。”    吕夷简苦笑着摆摆手。    赵骏翻着白眼道:“把对权力欲望看得重说得倒清醒脱俗,不过你既然这么打算那就随便你吧。”    正说话间,外面就有人进来,向他们禀报道:“报,船队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    众人顿时动容,心思一下子飞到了汴河边上。    “让他们先靠码头卸货,我去看看吧。”    赵骏说着站起身。    范仲淹道:“我也去吧。”    “不用,这点事去那么多宰相做什么,显得不好,去告知官家就行,我待会让他们把东西送到宫里来。”    赵骏摇摇头道。    “行吧。”    范仲淹就也没说什么。    政制院诸多宰相,最年轻的范仲淹都57岁了。    从宫里去城外码头还得十多公里路,确实没必要那么多宰相大张旗鼓地去。    赵骏从宫里出来,坐上了马车徐徐离开。    他从南门的宣德门出去,就是笔直一条长长的御街,街道宽阔,车来车往,人声鼎沸。    招牌林立当中,无数车马滚滚,有一些轿子也在其中,缓慢前行。    北宋其实不流行坐轿子,《清明上河图》当中只有八顶,也并非花桥,就是普通的轿子,可见当时轿子属于少数交通工具。    不过最近几年却是流行起来,一来是如今汴梁确实人流量太大,坐轿子比坐马车更方便。    二来有的时候赵骏和吕夷简这些上了年纪不喜马车颠簸的宰相也会坐轿子,在他们的身体力行之下,轿子渐渐开始普及。    主要也是当时士大夫讲究不以人为畜,所以不喜。    可赵骏却不认为这是人为畜,就像泰山、重庆的轿夫一样,靠自己力气吃饭,没什么不妥之处。    只要工钱给到位,抬轿子跟在码头上扛货物又有什么区别?    反正都是抬重物,而且这样还能解决一定的就业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街道上轿子多了起来。    此时赵骏由于是正式出宫,用的是宰相仪仗队。    浩浩荡荡一百多人的队伍前后骑兵簇拥,前面还有人开道,驱散人群,让本来就拥挤的街道略显混乱。    不过赵骏不喜欢强行硬闯,所以每次出去,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