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58节  (第1/2页)
    然后是遍布大宋的贪官污吏。    接着又是烂到根子的军队。    这还没算上全国各地那些吸着底层百姓血的地主豪强呢。    赵祯羞愧道:“幸好有大孙,否则朕那所谓仁宗盛世,当真是令人蒙羞。”    “老哥也不必自责,现在盘子小,全国才不到一亿人,船小好调头,好好整改,还是大有希望。”    赵骏很满意赵祯的态度,就希望他软绵绵,老老实实不敢跟自己顶嘴的模样。    “那现在我们应该如何?”    赵祯问道。    “还是按照我之前说的,开始大规模整治吧。”    赵骏环顾四周道:“空额全部查出来,里面的肮脏事情也查出来了。虽然不一定能全部搂干净,但只要把九成以上处理好,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压迫在底层士兵头上吸血鬼处理完,总归是能让底层士兵看到希望,也能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兵部那边要把军队法庭、军队发响、升迁等等事情处理好,以后这些事情就不再归将领管,由兵部管,军队也可以常设将领保证军队训练。”    他说道:“第二个问题是裁减军队的问题,没想到有那么多缺口,那么原计划保留八十万军队就不太靠谱了,必须要有新的军队规划才行。”    “如何规划?”    众人看向他。    赵骏想了想道:“军队应该再次进行精简,保留五十万禁军即可。老弱淘汰掉,朝廷进行安置。有缺额就募兵,厢军则转为建设兵团,提高他们的待遇,这样在整体上就是七十万总部队。”    兵籍上有一百二十五万,结果空额四十万,那么实际兵员数量大概在八十五万左右,这是加上了地方厢军,如果不算的话,那么禁军数量只有六十多万。    赵骏的意思再裁撤十多万老弱,保留五十万精锐之士,常设将领,开始大幅提高军队战斗力,并且过渡到火器时代。    目前整个军队中只有五万人拥有火器,五年之内,赵骏打算让大部分军队都必须有一个火器营。    比如一军是五营两千五百人,那么至少得有五百人是火器营,配合步卒战斗,这样才能在正面战场击溃西夏辽国骑兵。    “嗯。”    赵祯觉得没什么问题。    见他同意,范仲淹说道:“那我让富弼拿个章程出来,算算这样做朝廷每年要花销多少。”    “让夏竦和他对接一下,除了军队以外,后勤部门也要进行整改。”    赵骏继续道:“三衙与兵部合并了,这帮勋贵子弟,该处理的处理,该宣判的宣判,剩余的人……”    他想了想,说道:“就挂个武将虚职,让他们养老去吧。”    “如今各地都在抓人,很多营军官缺额非常大,若是短时间内不能调集人员递补的话,万一辽国和西夏打来可就麻烦了。”    范仲淹提出了问题。    现在朝廷抓了不少人,包括各地钦差奉使也抓了很多人,全国各地加起来现在在牢里的估摸着有那么两万多了。    如今还处于收集证据阶段,大理寺、审刑院以及警察部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在审查公文。    唯一被处理的就是谋逆案,在翌日就被当庭审判,诸多参与者死刑,大量涉案人员的家属遭到株连,如马家、杨家、韩家、赵家以及王家。    估计未来几个月有得忙了。    而且这么多人被抓,他们的缺口暂时没人补上,这又得调集大量人手。    “宋夏和宋辽战争中涌现出那么多优秀勇敢的士兵,朝廷对他们的英勇表现做出赞赏,提拔为军官也很合理。”    赵骏想了想道:“老范这事你让兵部去处理,跟富弼商量个章程,把你之前训练的优秀士兵补上去。”    赵祯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咽了下去。    还是老范注意到了这一点,连忙说道:“这事我就不去管了,而且我觉得也不适合由兵部来处理,让枢密院拟定吧。”    “为啥?”    赵骏正纳闷间,忽然瞥见了赵祯,便恍然大悟道:“哦,那就让枢密院来吧。”    兵部尚书富弼是范仲淹的盟友,本身老范在军队里威望已经很高了。    如果整个禁军的中下级军官全都是他在西北训练出来的精锐士兵,那万一以后他登高一呼,大宋全军岂不是都要来到他的麾下?    那赵祯这个皇帝还当什么?    让给范仲淹算了。    所以虽然赵祯知道不能猜忌范仲淹,可这个东西就像猎杀本能一样,作为皇帝他没办法答应让全军到处都是范仲淹的人。    “那就让枢密院拟定。”    赵祯听到范仲淹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