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330节  (第1/2页)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年底,这家人的几个孩子怕是只能哭着过这个年,唯一幸运的是,长子已经十五岁,勉强能撑起这个家。    “主事心善,这女子是绝症,怕是活不了太久了,纵使给钱,亦是不能活命。”    一个见到洪文给钱的吏员感叹了一句。    “能帮一点是一点吧,这也是官家和知司希望的事情。”    洪文亦是叹息了一声。    这世上的穷人是救不完的。    但正如海边的男孩救鱼一样,这条鱼在乎,那条鱼也在乎。    如果不去救,那么谁会在乎他们呢?    他回过头,看着这破旧的木屋,只是低声说道:“年关到了,过个好年。”    第268章 工业的第一步,由此开始!    汴梁的穷人很多,天下的穷人更多。    赵骏照顾不了所有人,他也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一些事情。    大宋还是太缺钱了。    但搞钱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搞到,国内的蛋糕就这么点大,做大蛋糕,把生意做到国外去才是正道。    然而古代的海贸和陆地贸易永远都受限于一个条件——交通。    在生产力提升之前,基本上泉州和广州那边往中亚做生意,每年有个几千万贯出口额就是极限。    现在唯一的大买家就是挖到银矿,陡然乍富的日本。    根据后世西方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所写的《白银资本》当中记载,14世纪到16世纪这一百多年间,日本四岛除了石见银矿以外,还有其它存储量不算少的银矿。    其中以石见银矿存量最多,每年产银30吨,巅峰时期产银38吨,开采了400多年,预计总储备量达到1.2万吨,价值约3亿多两。    加上其它银矿,每年从日本生产和供应到明朝的白银达200吨左右。    只不过目前才刚刚开始,石见银矿虽然已经被发现,但开采量还是太低,去年一年也就采了15吨左右,哪怕大宋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可那边的发展也才刚刚起步,哪那么快建设起来?    所以实际上虽然发现了大型银矿,可宋朝这边每年的进口额其实主要还是以铜矿、硫磺为主。    白银加上其它原本就发现的产地,每年也就为大宋供应约50多吨,双方之间的白银流入额目前只有明朝的四分之一。    按照比例来算,差不多相当于每年一百三十多万两白银的样子。    黄金倒是有不少,根据日本学者森克己在《续日宋贸易之研究》中认为,从北宋到南宋,日本每年输入到中国的黄金在一万两以上。    现在日本那边又在宋彩的帮助下“发现”了佐渡金山,而且这个金山还有大量伴生的白银矿和青铜矿,发展起来的话,又能为大宋提供更多的黄金和白银。    如此金银铜铁、硫磺以及其它大量矿产,组成了大宋与日本还有高丽之间的贸易,双方贸易额差不多四千万贯。    历史上根据记载,仁宗时期明州市舶司入五十万贯,以海贸十抽一的税率,也就是当时宋日之间民间贸易额才五百万贯,要到南宋才能突破到一千万贯。    但从康定元年双方签订自贸协议开始,两年时间足足增长了八倍,就在于积极与日本沟通,帮助它们扩展了国内的金银矿产。    这样加上高丽那边的贸易,从康定元年到庆历三年,三年多时间里,已经为大宋带来四百多万白银。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双方的贸易额只会继续增长,从而带动大量产业,让日本那边也技术升级,自然也就能持续扩大白银流入。    根据学者万明的《明代海外贸易数量研究》,明朝中后期平均每年有700万两白银流入到大明,其中日本流入达到了每年五百万两左右,另外一二百万两来自于美洲白银。    所以只要大宋持续把贸易做下去,将来大宋像明朝那样,贸易额到七千万两白银,年入七百万两白银就不再是梦。    只不过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一月份,赵骏过二十九岁的生日,赵祯打算大操大办,好好庆祝一番。    但被赵骏拒绝。    他只是和家人一起吃了个饭,就继续开始处理国事。    二月份,研究院那边有好消息。    根据赵祯提供的硫酸铵肥料终于研制成功了。    这个东西属于化学方向了,赵骏是完全不知道,但他记得小时候爷爷自己做过。    他是农村的,小时候家里会养猪,猪圈和人的厕所是一间屋子,下面挖个大坑,上面铺上木板,旁边猪待在猪圈里,人和猪的粪便就从木板夹缝间掉到下面的大坑里去。    以前不懂这些,后来才想起来,爷爷还曾经往粪坑里倒过白色粉末,只是当时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