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  (第1/1页)
    终于,片刻后,柳弈开口了。    你们看,这里还有这里    他一边说,一边用左手手指轻轻点击屏幕,这一串排下去好几颗,像串珠一样,对吧?    众人面面相觑,n脸茫然。    他们不太清楚柳弈指尖点出的那一个个细小的白色亮点到底意味着什么,串珠又是什么东西。    是缝合线的线结。    柳弈说出了答案。    深部的声波衰减得太厉害了有点看不太清,但浅表的这些,明显呈串珠状排列,很规律也很整齐,是缝线的线结。    柳弈抬头,看向众人,我猜,沿伤口切开,应该能在组织深部找到更多的缝合线残留。    哎呦!    这时,有一个法医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声低呼后脱口而出:线头还没吸收,那就能推测出死者是死前多久做的手术!    他顿了顿,音调因兴奋而无意识地提高了一整个八度,或许还能知道大概是什么年代的手术呢!    没错。    柳弈微笑点头,就是这样。    缝合线按照材质不同,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吸收时间。    除了体质特殊的少部分人之外,它们进入人体后就会缓慢自溶,最后完全被身体吸收,不留痕迹。    柳弈能在遗体的身体里找到缝合线,证明死者在缝线的吸收期内就死亡了。    如此一来,只要把缝线取出来,按照它的材质和吸收程度,就能逆推出手术大概是在死者生前多久做的。    再者,手术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比如缝线、填充物、植入物等等,也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的。    六十、七十年代流行的材料,肯定和现在不一样。    若是死者体内的缝合线还在,只要分析它们的材质,或许就能推测出大约是什么年代做的手术了。    艹,这个主任还真挺牛的啊!    大家都在心里默默感叹道。    这还没动刀子呢,就已经找到了突破口了。    另外    柳弈放下探头,鉴于缝线还没吸收,我在想这手术,会不会跟死者的死亡有关?    第022章 1.face off-21    5月16日,星期一,早上九点整。    今日的视频会议准时开始,只不过这次柳弈坐在戚山雨和林郁清旁边,同鑫海市的专案组进行对话。    所以那具尸体果真是赵远航?    屏幕那边是沈遵沈大队长严肃的脸。    他问出了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是。    柳弈答得笃定:小戚他们找到了赵远航的哥哥,我们已经做了亲缘关系鉴定,应该没有错了。    在确认那具泥炭鞣尸的身份前,谁也没料到,那个仅存在于瞿从光的妹妹瞿思嘉证词里的哥哥的朋友,竟然会成为将二十五年前的旧案同钟允儿遇刺案联系起来的关键纽带。    赵远航是瞿从光的老乡兼发小。    他与瞿从光同病相怜,父母在他还是孩子时就一个失联一个去世,相当于事实孤儿被亲戚拉扯长大,唯一比他年长八九岁的哥哥也早早外出务工,除了偶尔寄钱回家,也像忘了他这么个拖油瓶弟弟一样,没再回过乡。    于是赵远航在听说瞿从光要带着妹妹到鑫海市上学之后,无牵无挂的他毅然决定一同进城,照顾兄妹之余,也想看看能不能想法子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可就是这第一桶金,要了他的命。    赵远航死于肺动脉栓塞引起的肺下叶梗死。    柳弈说出了自己昨日的尸检结果。    长期久卧或者术后卧床者的深静脉很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畅而出现血栓,当患者改变体位时,栓子有可能会脱落,并随着循环沿血管到处跑,在哪里忽然过不去了,就有可能造成栓塞。    因为肺部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供血,一般来说小的动脉栓塞不会引起肺梗死。但当栓子足够大时,就可能引发致命的肺部出血性梗死。    这就是赵远航的死亡原因。    他的尸体在酸性沼泽里埋了二十多年,变成了一具泥炭鞣尸,血管里的血液早已凝固成了条索状。    法医们要像检查新鲜的遗体那样找到停留在肺动脉里的栓子,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赵远航的肺部还是留下了有关他死因的证据。    柳弈在他的肺下叶肋膈缘处找到了三个楔形的梗死灶,最大的一处有十一厘米,最小的四厘米。    切下病灶进行镜检,弥散性出血、纤维素样渗出和免疫细胞浸润表明,赵远航在出现肺梗死后并没有立刻死亡,而是在极度的痛苦中挣扎了一段时间才不治身亡。    柳弈他们取出了赵远航手术部分的缝线,清洗后展开,发现线结很完整,几乎还没开始吸收这意味着赵远航在接受了左肾摘除术之后没多久就死了,死的时候缝线都还没怎么开始被免疫细胞分解。    如此一来,线索就差不多都连上了。    柳弈几乎可以肯定,赵远航在接受了左肾摘除术后卧床休养,却出现了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造成肺动脉栓塞,引起肺出血性梗死,最终因此而丧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