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辅掌上明珠! 第17节  (第1/2页)
    张珠珠真不想过那样的日子,她只想过得稍微轻松一点,    她现在在李家做事,倒是找到了从前上班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心情还挺好的。    李弗看她,像看见一只轻快的燕子。    “怎么这样高兴?”李弗忍不住问她。    张珠珠笑:“如今你们都还指望爹娘吃饭,我却不是,难道不值得高兴。”    李弗一想,确实如此:“对,三姑娘比我有本事。”    张珠珠哈哈笑:“说笑罢了,你一看就是要做大事的人。”    李弗确实心存大志,尽管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京城,甚至他们兄弟都失去了科举的机会。    但还是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    李弗还是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像张珠珠说的,要尽力地争取自己的权利。    李弗:“三姑娘有什么志向?”    张珠珠回答:“算不上志向吧,我就想过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用整日辛苦劳作,只让我躺着,我就高兴了。”    李弗想了想:“这似乎,有些艰难啊。”    人哪里只躺着的,人活着,总是要有事情做的。    张珠珠看他:“不难,那不叫志向。”    李弗觉得她说的还挺有道理。    “也对,希望你的志向能够实现。”李弗献上了自己美好的祝愿。    张珠珠回答:“与君共勉。”    李弗大笑:“好,好,共勉。”    端午节很快就到了。    张珠珠开始准备包粽子。    她准备多包些,把自己喜欢的口味都包出来,辛苦一场,她总要吃的高兴点。    张珠珠从前不爱做这些,本着得过且过的心情,她过节的时候都是凑合的,尽管外人可能觉得张家吃的很好,但对张珠珠来说,那真的就是在凑合。    今年她不凑合了。    她提前试了一些口味,甜咸荤素都有,试好了口味,临到日子,就开始包粽子了。    李弗很是感慨,对她说:“家里的柴火近来都不够用了。”    李弗还在继续读书,他是有名师指点的,如今也跟老师有书信来往,同时他负责家里的一些杂事,比如砍柴。    张珠珠道:“这就不够了,我还打算搭个窑,给你们烤点心吃呢。”    李弗才砍了一早上的柴,手还在抖,听见这话哭笑不得:“三姑娘,不说我,我们家的斧头都砍出豁口了。”    张珠珠看看那斧头,嘴里喃喃念叨:“唉,冶炼技术也不行,可惜我不会搞基建。”    李弗没有听到她说什么,问了一句。    张珠珠笑:“我在猜是斧头不行,还是你不行。”    尽管李弗并不知道这“不行”的含义,但也莫名生出一点好胜心:“当然是斧头不行,这斧头上的铁只是寻常的铁,不是精铁。”    这斧头不够锋利,他握紧自己发抖的手想。    “那你再去多砍点柴吧。”张珠珠忍笑说道。    李弗道:“我是读书人,整日砍柴烧火,樵夫村夫一般,何日才能实现志向。”    这其实玩笑话,他时常这样同张珠珠说笑,二人越发熟悉,便更不避忌了。    张珠珠:“我告诉你一个能够实现大志向的好法子。”    “洗耳恭听。”李弗说。    张珠珠道:“你整日读书,坐着不动,对身体健康实在不利,我让你砍柴烧火,这是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就能实现志向?”李弗问。    “你们读书人,是年纪越大,越招人待见,”张珠珠慢悠悠道,“不过很多读书人身体不好,常常三四十岁便不在人世了,五六十岁,七八十岁,更是少见。”    这是真的,现在平均年龄真的很低。    在现代三十岁还风华正茂呢,在这会儿就已经当爷爷了。    张珠珠道:“日后你跟你的同龄人要争取同一件事,你输了,但是这不要紧,你等一等,等你的对手比你年少的时候,你的赢面就很大了,你只要活着,总有一天,你就是读书人里年纪最大的那个。”    “不信你看,那朝廷里当官的,是不是年纪大的说了算,你沉住气,活到一百岁,到时候你就是好几朝元老,编写史书的时候,你说了算,就把那些死的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