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7章  (第2/2页)
    谢星珩不玩虚的:“科举技巧?科举有技巧吗?我想一次中试,以后好施展拳脚。”    孟培德听笑了,把拜师贴撂桌上,又端起茶水。    谢星珩一样样给他介绍,称呼都改了。    进门时叫“孟先生”,奉茶时叫“孟夫子”。    孟培德品完几样小甜水,也有了主意。    “科举一途,没有技巧,但你可以熟能生巧。你再往上,是春试。春试跟乡试离得近,考点大差不离。你策问没问题,书也背熟了,就从经史入手吧。”    他后来又看过谢星珩的卷子,发现谢星珩答卷稀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心里没底,不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但又不能表现出来这点,就只能东拉西扯,顾左右而言他,摆出一副他尽力了的样子。努力写了一坨狗屎。    谢星珩的脑袋开始发疼。    八股文的题海战术……    他的脑汁都得被榨干。    写到最后,词汇量都得见底,还哪能写出好东西?    很快,他就见识了到了什么叫“名师教学”。    孟培德安排他在家里住下,从早到晚,师生俩作息一致。    谢星珩睁眼就在看书,饭后就要练字,练完字,就开始作文。    初期的作文,孟培德不做点评,甚至没有思路指点。    他似乎知道词汇量的问题,每一篇作文,所做批注,都是同类词的替换,平替、顶配,都有。    谢星珩逐一记下、背诵。然后日复一日的写作文。    连续七天,都是词汇量积累。谢星珩突然大胆起来,经史题也敢大刀阔斧的写。    写完以后,孟培德依然是词汇量积累,这一次做了格式调整。    因为谢星珩写狂放了,韵脚没注意。    又是七天,谢星珩的词汇量积累了两个本子,格式也自然纠正,随便写都能押上韵脚后,孟培德开始魔鬼训练了。    他忍谢星珩的文章很久了。    也在一段时间的接触里,对谢星珩的心态、性格,有了深刻了解。骂起来毫不客气。    谢星珩最初都写飘了,还当他是个天才大文豪,突然被骂,说他写的都是狗屎,他还委屈上了。    读书人,骂人怎么这么粗俗。    谢星珩心态极好的自我安慰道:还好是骂我写的文章是狗屎。    他学习期间,收到了从津口县转送来的家书。    孟培德看他学习认真,给他放了一天假。    谢星珩可以细细慢慢的看家书,也能有足够时间写回信,还可以出去采购一些嘉源省的特产,让人捎带回老家。    谢星珩卷惯了,再次回归这种生活,适应性很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