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46节  (第3/3页)
湖州大学啊,还有其他两个大学……”    “这个是……阿巴云研究中心院长唐剑锋?绝对是他!”    “我懂了!”    有个年轻记者福灵心至,开口说道,“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西海大学坚持维护王浩,他就是个人才啊,西海大学不要,其他大学抢着要!”    “原来是这样!”    “对啊!”    “早这么说不就都懂了,刚才那个什么主任,解释了好半天论文,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栾海平听着记者们的讨论,也终于意识到不对,马上凑到王浩的电脑旁,看着上面湖州大学‘挖角’的消息,再看看王浩才刚打上去的三个字——    “我考虑……?”    他心里马上进行了补充,“我考虑一下?”    “我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和学校解聘?然后过去?”    “不行!”    栾海平顿时有一种浓烈的危机感,“必须再和其他人商议一下,光是一个研究员,肯定不行。”    “王浩不是本地人,想让他留在西海,我们也要给安家费、给奖金、给补助!”    “不然他就要走了!”    第四十四章 高智商和低智商    王浩回来就看到一群人挤在楼道里,有的还拿着手机、相机仔细研究着,他有点疑惑的走了过去,喊了一声‘栾院长’。    “王浩啊!”    栾海平热情的迎过来,解释道,“是这些记者,想采访你。我想着,咱们都是问心无愧,他们想采访就带过来了?不打扰吧?”    “没关系。”    王浩不在意的摇头,左右看看顿时注意到,刚才研究手机、相机的记者,都迅速放下设备围过来。    栾海平看着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楼道,干脆说道,“还是去办公室吧。”    一群人呼啦啦去了主任办公室。    六楼的主任办公室,就只是个小办公室,因为只有两个办公桌,还是显得有些宽敞的,十几个人挤进去,宽敞也就变成了拥挤。    王浩坐在了办公桌前,正对着十几个记者,也方便记者能拍摄、提问。    有个中年记者率先发问,“昨天晚上,你发文说,论文不是七篇,是十篇,引起舆论新一轮热潮。如果论文都是没问题的,为什么不做澄清呢?”    王浩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本来就是没有的事情,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带着微笑说道,“昨天刷了很久的微薄,还真是很有意思。好多人,只是看看文章,看看评论,就被带动着质疑我的论文,质疑大学的决定。”    “后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舆论是能够引导的,那么,更加科学的引导方式,就能够让舆论转向新的风向。”    他思考着继续道,“或许应该对此进行科研的研究,来阐述事件、舆论风向与引导之间的关系。”    “可以就此写一篇社科论文?不过,要专业的社科学者来做。”他说着摇了摇头,似乎是遗憾自己不能做类似的研究。    然后才补充了一句,“哦,对了,你的提问,我不想澄清。”    “这就是指鹿为马啊,荒谬至极。那是古代的故事,如果是现在,有人指着你家养的马,非要说他是一只鹿,你会站出来,耐心的给他解释一下马和鹿的区别吗?”    在场记者都被问懵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听到这种回答。    对方先是站在旁观者、专业学者的角度,去思考是否能就舆论引导进行科学研究,然后举个了指鹿为马的例子。    确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