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镇抚大秦 第128节  (第1/2页)
    “你们兄弟在走大秦开国路时,也当跟地方实际相结合,继而思考变局下的出路。”    “穷则思变。”    “这同样也是你们的炼心之旅。”    扶苏微微颔首。    心中将嵇恒所说暗暗记下。    他并没有如往常一样发问,只是默默在心头思索着,而后拱手道:“扶苏记下了。”    “嵇先生此次的教诲,实在令扶苏感触良多。”    “扶苏感恩。”    嵇恒并没有理会扶苏的答谢,平静道:“你用不着谢我,若非我出去了一趟,恐也难以察觉,自己早已动了尘心,但这种深度参与的情况,我并不该参与其中。”    “我乃燕国贵族。”    “知晓更多的是燕地的情况。”    “对秦地之事指手画脚,这是会出大问题的。”    “我没有资格对秦地做太多深入了解,也没有办法掌握太多信息,因而让我自己去摸索秦地,最终只会沿袭着过往的经验,不会真的结合秦地的实情,因而我的建议只能做参考,而不能作为决断。”    “你乃大秦公子。”    “生来就在关中的土地上。”    “因而对大秦现有的国情了解更为深刻,因而由你们通过洞悉大秦现有国情,再佐以我的判断谋事,如此才能不至于出现大的纰漏,不然恐会致使水土不服。”    嵇恒对此看的很透彻。    后世一位伟人曾说过,不能照搬照抄其他模式,过于侧重其他人的经验,只会导致自身水土不服,唯有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嵇恒的确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他不能参与。    因为他的脑海中,除了秦,还残余其他九世的经验,以及自己原本的记忆,这么多朝代的经验累加,让他很难做到以大秦国情为本,尤其大秦还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后续的经验很容易出现误导,一旦出现大规模误导,只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这非他想见到的。    他做不到坚持当代的大秦国情。    但扶苏能。    扶苏就是当代人。    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大秦国情。    扶苏微微侧目。    他却是有些不解,嵇恒很早就在咸阳生活,对燕地知之甚少才对。    不过嵇恒显然不愿再出去,他自也不会再勉强。    而且嵇恒说的很对。    若嵇恒继续跟着,他们难免还是会下意识听嵇恒的想法,这样跟之前又有何区别呢?    扶苏拱手道:“扶苏受教。”    嵇恒挥了挥手,示意扶苏可离去了。    临末。    他看着扶苏空空而来,蹙眉道:“下次再来的时候,记得把这次的酒补上,这段时间因始皇一句话,让我有些心性失衡,但规矩就是规矩,不能作废。”    闻言。    扶苏面露一抹尴尬。    他在听到齐地张耳叛乱时,一时有些心乱,因而也是坏了规矩。    他拱手道:“下次一定。”    “扶苏告退。”    说完。    扶苏缓缓离开了。    走出嵇恒的庭院,扶苏却感觉浑身轻松,仿佛压在身上的一块石头,悄然间被卸下了,让他心神十分舒畅。    他知道是什么原因。    正如嵇恒所说,自己受到嵇恒影响不小,又向来缺乏自己的主见,还总是被各种指点,无形间,对嵇恒也生出了几分敬畏。    两人眼下已近乎为师生状态。    经过嵇恒的点醒,他已稍微摆正了心态,加上临走时,嵇恒让自己带酒,无形间让自己的压力又少了几分。    因为两人是交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