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3章  (第1/2页)
    今年只收成这点稻谷,明年怕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可再减产也得收回去,不然连种子都亏没了。    拿出成亲时装鱼的打谷桶,这里才是他的主场。    用镰刀割下来的稻苗,用力在打谷桶的桶沿上摔打。    打谷桶只留一侧,其余的三面用竹席围起来,防止稻谷飞溅出去。    掌握好力度,握住稻草的根部,把结有稻穗的那头使劲摔打,直到每一颗稻谷都被打掉后,才放下换下一把。    一直弯腰割稻谷,一天下来得扶着腰走路。    打稻谷的也不轻松,一把把的稻谷不使力气根本打不下来,一天下来手酸痛得要命。    总之谁也不轻松。    第237章 旱灾、秋收    大壮年轻,主要负责扛稻谷,就是把打谷桶里的稻谷用麻袋装好,再扛回半山腰的家里晾晒。    此刻院子里的石板地也已经打扫干净了,就等着稻谷回来。    不仅院子里,院子外的平坦处,只要能晒到太阳都地方,也铺上了晒席。    刚收回来的稻谷还含有大量的水份,不及时晒干就会发霉、发芽、沤烂。    使得前面半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未来一年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所以大家都格外的重视。    大壮把一袋稻谷倒进晒席,秋婶拿着木耙子过来把稻谷推开,尽量把稻谷摊得薄厚均匀,方便晾晒。    每张晒席上都倒两袋稻谷,把扛回来的稻谷倒完后,大壮拿着麻袋又往田边去。    秦封家的水田在村里,并不在山上,也不在山脚下,在河边,离河近,村里十之八九的水田都在这里。    同是水田,离河远近,肥沃程度,光照充足等,就能把水田也分出个三六九等。    当初秦父买的水田,自然是最好的,加之秦封今天给水稻育苗的时候,加了灵泉水进去,提高了稻苗的耐旱性。    所以和村子里的其他人的水田比,他家的收成不算差。    当然,跟往年是没得比的。    毕竟是旱年,没有颗粒无收,就已经很不错了。    大壮捏着麻袋到田里,先看看东家这边,见他忙得过来,就拿着镰刀去割水稻去了。    割好的水稻还要拢成一把一把的,方便打下稻谷,打完后的稻草也不会乱丢,在田里垒得高高的。    等晒干后挑回家,是非常好的引火柴。    收水稻不能拖,主要是怕下雨。    秦封为此特意看了天气预报,果然,还是没雨。    这几天签到的奖励,也都是和秋收有关。    五花肉一块,新稻谷两斤,鲜花生一袋,黄豆五斤等。    家里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