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第27节  (第1/3页)
    突然, 隔壁突然发出一声巨响,黄寄北被惊醒了。    原来是隔壁号房的学子情绪失控,正在拼命的敲打桌子,形容几近癫狂。    大家都被吵醒了, 号房里接连亮起了蜡烛,接着就是官差赶来将人拖走。喧嚣过后, 考场又恢复了平静。梆子声传来,居然已经到丑时了。    黄寄北心有戚戚焉,不再钻牛角尖,也不想诗句了,抓紧时间赶紧补觉,他已经有几首打底了, 能顺利考完才是第一位的, 若真的做不出更好的, 也不用强求。    就这样, 黄寄北安稳的睡到了卯时。    朝食黄寄北照样吃的是包子、鸡蛋和粥,吃完后他便开始写另一篇杂文,两个时辰后,杂文的草稿也写好了。    这个时候,黄寄北算是已经完成全部试题的草稿了, 若是不再纠结诗句的话, 本场考试就剩誊写了, 而此时距离考试还有四个时辰,留下两个时辰誊写, 时间算是非常充裕了,算学真的给他节省了很多时间。    黄寄北的心态松弛了下来,竟意外的想出了一首比之前都好的诗句,诗意一来,黄寄北赶忙挥笔写下:    《秋居》    江干多是钓人居,    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    半江红树卖鲈鱼。    整首诗充满着欢愉的气氛,描绘的是凡俗人间的喧闹,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黄寄北自己很满意,决定就用这首了。    临近正午时分,空气中焦躁的气息越发明显了,考场内事件频出。    坐在黄寄北对面考号的考生压力大到呕吐,把自己的号房吐了一地,那味道顺着风飘过来,简直酸爽得不行。黄寄北赶忙捂上了鼻子,但一直捂着又影响写字,他只能用布围住下半张脸当做简易口罩。    更有几位岁数大了的老童生支撑不住,昏倒在了号房,被差役直接抬了出去……    黄寄北前世上的大学离家很远,为了省钱来回他都买硬座,要坐上两天一夜,他对这种情况有一定的抵抗力,是以他的情况还不算坏,当然也算不得上舒服。    还好剩下的只有誊写的工作了,这种关键时候可不能出错。黄寄北打起十二分精神,更加仔细的誊写。    誊写完毕,还剩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时候已经有人陆续提前交卷了。这场景落在还没做完的考生眼里,就更紧张了。黄寄北也不敢轻易放松,继续做着检查,三天都过来了,必须坚持到最后。    终于,考试结束。    当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黄寄北双腿都在打颤,他这三天透支的厉害。还好程远已经租好了马车在树下等他了,程远在人群中看到黄寄北的身影后立马迎了上去。    上了车后黄寄北直直地躺倒在了马车上厚厚的褥子里,感觉自己得救了。    赵从安比他先出来,已经被赵书吏接走了,走的时候和程远嘱咐了一声。    程远是个很周全的人,到了客栈了立马给黄寄北端来了一碗温着的牛肉青菜粥,给他补充营养。    虽是累极,黄寄北还是坚持喝完了粥,洗了个热水澡,这才沉沉睡去。    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正午。    起床后黄寄北吃了碗热乎乎的鸡蛋面便去找赵从安了,他俩在考场的座位隔的很远,考试的时候压根看不到。    赵从安也是累坏了,此时的他正被赵书吏逼着对答案,别看赵书吏昨天一副心疼坏了的样子,现在可是一点都不手软。赵从安看到黄寄北过来了仿佛看到了救兵一般,赶忙拉着他跑出去透气。    “寄北啊,我是真的不想再回忆那三天了呀!你说我爹是怎么想的,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也没用了呀!”赵从安吐槽道。    “其实我更好奇其他人是怎么答题的。”黄寄北说道。    考试的卷子经批阅后并不会返还给他们,所以趁着记忆深刻的时候对答案就成了学子们唯一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的方式,是以赵从安也只是嘴上吐槽而已,稍稍透气后他就和黄寄北回到了客栈。    这时候其他学子也都起来了,大堂里喧嚣无比。    李知秋把自己的诗句写在了客栈的白墙上,引得众人纷纷称赞,黄寄北也看了,的确不错,肆意洒脱。    佟云湘的一篇《论秦》也给他带来了不少人气,这两人的确是有点真本事的。    “啊!算学题我错了两道!”角落里发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