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你钓过鲨鱼吗 第10节  (第2/2页)
大家理性对待,没有确切的消息说城内会断粮断供,不要人云亦云地跟风。    可是,大家都有从众心理。菜价几番上调,前两天连北方冬天最常见的大白菜,都涨到了几块钱一斤。所以一传外地蔬菜进不了本城,很多人马上就信了。    小穗赶紧打开常用的到家买菜app,同样的情况,很多蔬果都标识“缺货中”,剩下些土豆茄子,也显示仅剩几件了。    关键时刻,还得靠人肉跑腿啊!    她胡乱套上厚衣服冲向超市,和一群大爷大妈摩肩接踵的混在人群里疯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也怕假期里忽然没了口粮。    结账排队足足排了一个小时,她的围巾早在人多的地方不知道被挤到哪去了,白羽绒服上黑一块绿一块,不知在哪蹭的。    小穗只抢到可怜巴巴的一袋绿叶菜,但蔫头蔫脑的并不新鲜。    她怏怏地出了超市,还没走到家,收到一条新的手机新闻推送。    “本市工商和市场管理部门召开紧急发布会,澄清蔬菜供应渠道畅通,小长假期间不会出现物资短缺问题……”    得,她还白折腾了。    微信微博上无数的专家现身说法,一次性口罩必须注意消毒,不能长期使用。    丢弃的时候还要防止污染环境,或者有不法分子二次回收利用,必须做一下特殊处理。    眼看家里库存的口罩越来越少,小穗不知道还能再撑上几天。    这时候国内的口罩生产线还没有大量扩产,著名车企、电器企业还没有投入生产口罩的大军,医用口罩一时成了市面上的紧俏商品。    超市的口罩早就售罄了,电商平台上的正规产品也要每天十点钟去预约抢购。    几千万人的预约量,商家备货只有区区几万只,抢中的概率堪比汽车指标摇号,光靠手速和网速根本使不上力。    幸好小穗认识的人多,问了好多朋友,找到一个渠道,从美国跨洋直递加价买了几十包。    这天,她叫了顺丰快递上门,在家门口把包裹铺开,按照不同的地址分别寄出去。    有寄回老家的,有寄给小舒他们一干老同学的,有寄给同城朋友和老同事的。    哦,还要给廖驰寄一包,小穗在手机上重新下了个单。    虽然估计以他的人脉不一定缺,让新老板知道她挂念的心意最重要。    小穗在这方面很看得开,所以在上家公司人际关系一直不错,也不怕被人说刻意逢迎讨好上司。    人情往来,有往才有来,不过是捎带手的事。    快递小哥挨个录入包裹的地址,还需要好一会儿。小穗戴着一次性手套,正在边上无所事事地看他整理单子,对门咔哒一声,开了。    周望川出来扔垃圾,正好闷在家里半天了,打算下楼活动活动。    刚接完老李的电话,谢绝了他要带人过来拜年的提议,和他说今年走亲访友的活动一律取消,客户也不例外。    早晨社区书记在群里发通知,小区明日起开始封闭管理,外来探访人员不允许进入小区。老李想来,连小区大门都进不了。    看楼道里一地的盒子和正扫码录单子的快递员,周望川差点以为她是开网店的淘宝卖家了。    这几天,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碰过几次面,也许是那一盒饺子成了友善的敲门砖,他们之间比以前熟稔了不少。    小穗先叫他:“呀,朱先生,你先等等!”    他关上防盗门,没按电梯,问:“有事?要帮忙?”    小穗从箱子里取出所剩不多的两包:“喏,给你留的。”    “口罩?”外包装上都是英文,但浅蓝色的图案很是醒目,周望川意外,“你哪来的这么多?”    “托国外的朋友,八万里加急寄回来的。她在海外旅居多年,很担心国内疫情的情况,所以到处狂扫货,给我们一群朋友每人都寄回了一大包。”    数量确实壮观,周望川点点头。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起来交际面还挺广。    “这些呢,是要卖的,还是送人的?”    小穗说哪能卖呀,那不成投机倒把了。    她把盒子抱在手里,也不着急推给他,浅笑道:“你看,天南地北的都有。她本来想直接从美国发货,但国内清关手续太复杂。所以我帮她给各地的朋友匀着寄了一些,算是成全她的爱心了。”    这话说得有几分巧妙,来龙去脉的她没必要和他说的这么细致。    周望川一听就明白她的用意。不明说让他接受,但又说送了很多朋友,然后把爱心的事稍稍一拔高,他想拒绝都不好找理由。    他周围见多了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老油子,但也得承认,她很懂得不动声色地让听者让步。    打了几回交道,他发现她挺适合做销售,年纪不大,堵人的可塑性极强。    周望川直接问:“多少钱?我转给你。”    “不用,你别总这么客气。”    小穗说得圆融,“就当是来自邻居的一点善意。各扫自家门前雪太冷漠了,特殊时期大家更应该互帮互助。收钱的话,就不是那个意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