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223节  (第1/3页)
    第295章 索宝棍    帐篷搭建起来,里面铺了干草,各自将铺盖放进去铺好,然后几个人七手八脚捡拾来木柴,在帐篷前拢起火。    路途遥远,一行人出来的时候带的东西都简单,连做饭的工具吊锅啥的都没带,所用的东西已经打定主意到了地头再买,拢火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驱赶蚊蠓。    这时候小咬猖獗,尤其是这种背风向阳又邻水的地方,直接就能看到成群的小咬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飞舞,不拢一堆火,借火烟熏一下,那可遭罪。    别看是坐车,一天下来也够受,但是饭得吃啊!    吕律、梁康波和赵永柯都是好猎手,这倒也难不住三人,留下蒋泽伟和陈秀清两人在宿营地看着追风和元宝它们,三人趁着天未黑,各分一头,往林子去了。准备打点野物回来凑合。    这是在苇河镇的边上,常有人活动的地块,除了些小动物,倒也没啥危险。    追风等几匹马有些萎靡不振,痴痴地站在草地上,只是时不时地甩甩尾巴,或是甩一下脑袋,驱赶靠过来的虫子,连草都懒得吃。    元宝几条狗聪明,就在帐篷前的火堆边趴着,少受些罪。    临近天黑的时候,三人接连返回。    吕律带回来的两只跳猫子,赵永柯打了只野鸡,梁康波带回来两只绿头鸭。    陈秀清赶忙接手过来,去拔毛剥皮,三个猎手也不闲着,上前帮忙,很快将猎物都处理出来,插上棍子,在已经烧了一大堆的火堆上烤着。    野物内脏之类的东西送去喂狗,元宝几个只是闻闻,丝毫没动口的意思,看来还得好好缓缓才行。    几人在火堆边坐着闲聊的时候,蒋泽伟将绑在毛驴子木鞍架上的麻布袋子包裹的东西取了下来。    回到火堆边,麻布袋子打开,里面是三根索宝棍,都保养得很好,常年抓握的原因,都包浆了,似乎还用了香油涂抹过,都很红润。    他先将其中一根递给吕律:“这是现在还留着的三根索宝棍,这根是我以前用的,铁犁木做的。”    接着,他又将另外两根也递给吕律:“这两根是从我那两个老兄弟那里要来的,都是青楷子做的……都交给你了。”    铁犁木,又叫铁力木,是一种极其坚硬的木头,从能沉水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它的质地有多坚硬密实。    在东北大地上,青楷子比铁犁木要常见些,树皮光华,呈灰绿色,有一种竹节的韵味,叶子挺大,秋季落叶时变成金黄色,在山里各处,很是赏心悦目。    索宝棍,可以说是放山人最重要的工具,长五尺二寸,上端粗、下端细。    这尺寸有讲究,五尺二寸,即173公分,寓意要起参的意思。    三根索宝棍上端都绑有红布条,中间有钻孔,用铁线穿有铜钱。    铁犁木这根索宝棍,上面挂的是六枚铜钱,而另外两根挂的则是四枚。    吕律知道,取六六大顺和四季发财的意思。    铜钱也有讲究,用的是乾隆、康熙年间的铜钱,忌用道光、光绪年间的,因为都有个光字。    当然,这些铜钱其实还有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在寻参的时候,拨草弄叶时,制造出类似刀兵碰撞的声响,惊动潜藏草叶间的蛇虫鼠蚁。    索宝棍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寻参、辅助登山和防身,它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敲击树木发出声响,这是放山人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遇到情况发出求救信号的工具。    敲击树木的时候,能发出沉闷且穿透力强的声响,能传出老远,在深山老林中,比起扯着嗓子叫喊的效果要好得多。    叫喊声容易让人嘶哑无力,而且容易招来兽类。    吕律当仁不让地将那根铁犁木的索宝棍插在自己旁边,另外两根则分给了梁康波和赵永柯。    都多少知道一些放山人的规矩,索宝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