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1节  (第1/2页)
    午后阳光暖和,朱标等人摆了桌子坐在河边喝茶。    “二德子带人去建大棚了?”朱标没看见朱二德,随口问一下。    “是,王艺千等人盖大棚最熟练,今年北平那里建不了了,大量工匠被抽调出来,四川会有。”    里长有一点点遗憾,更北面错过一年。    朱标颔首:“咱收上来的保证金如何用?”    “太子殿下,其实是这样的,保证金不应该用,只能放着,理论上咱没有支用的资格,哪怕放贷也不行。    一旦挪用,便会产生无法退还押金的金融危机与信用危机。    以后要规范,不过这次咱们拿出来打造机器,借他们的钱用一下。    冬天把河道清理一番,再把路修修,不然钱放在那里浪费。”    里长先把对和错讲明白,保证金要单独存放,不得挪用。    不是管富户们借来的钱,借钱要支付富户利息,那样的钱可以随便拿来用。    “是这么个道理,以钱生钱的手段啊!可惜规矩有限制。”朱标说着端起茶水喝一口。    “殿下,其实换一种方式,咱们便能用,还不属于管富户借贷,又能让富户努力做事。    当洛阳新的纺织设备成功时,大家赚了钱,咱们放到开封府去。    不与富户直接合作,富户只能出钱入股分红,把这个分红的比例定在大明的借贷利息之上,他们会积极参与。    想赚更多的钱,就需要更多的棉花,凡是能种棉花,并允许种棉花的地方,让他们去种。    当然,也可以是咱们拿着他们入股的钱找人种棉花,这叫股份制。    只能咱们来做,百姓自己想要组织,朝廷必须严查,里面门道很多。”    里长提出个名词,大家一起发财,不过富户不再直接参与进来。    “借别人的钱做买卖,到时候给人分红?”朱标说出自己的理解。    “并不是,那样咱赔了钱,也欠着别人的钱,咱这种是,赚了分红,赔了就没有了。    想赚钱难,想赔还不容易?殿下我给你举个例子。    你弄个纺织行,我入股一百万贯,然后秦王殿下去种棉花,陛下收棉布。    结果秦王殿下的棉花涨十倍,你买来,织成布卖给陛下,陛下压价,价钱压低十倍。    钱就让秦王殿下和陛下赚去了,你回头告诉我赔了,我只能干瞪眼。”    “啊?那你就不会阻止我花十倍价钱买棉花?”    “我说的不算啊!我只能入股等分红,我没有决策权。故此,在没有完善规则的情况下,别人不准照咱们的办法学。    他们不会守规矩的,咱们只是想让钱流动起来,不为了坑人。”    里长摊下手,表示无奈,他没时间去制定规则,更不敢放手叫别人也那么玩儿。    朱标面带严肃之色:“对对,里长说得对,咱们行,换旁人不可。棉布造出来,能卖出去吗?”    他考虑起产品过剩的问题,棉花不占用粮田的情况下,找其他的位置种。    最后大量的棉花被种出来,变成棉布,卖给谁?    “卖给夷人,比如大食人、天竺人、其他地方的人,大食的棉布花纹少,直接弄成白的最好,咱还不用提花了。    其实天竺那里种棉花的最多,咱们跟他们贸易的时候,要计算运输成本与人力成本。    运一船棉布需要多少钱,包括风险成本在内,咱们织出来一匹布给织工多少工钱,织机折旧成本计算进去。    天竺人自己织一匹布用多少成本,只要咱们布的销售价格低于他们自己织布的成本,他们就要买咱们的布。    然后咱们从他们那里买棉花运回来,再加工成布,转手再卖回去。    他们喜欢穿颜色鲜艳的衣服,那么提花技术则非常重要,他们成本更高。”    里长说技术优势带来的利润问题,成本低,让对方不得不购买。    旁边的朱樉跟着说:“有技术真赚钱啊!只是咱们卖过去买回来,多出来的钱买什么?”    “秦王殿下,当地有粮食,咱一船船运回来,到时候大明百姓就可以吃到很多肉了,养牲畜多,需要饲料。    当贸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天竺那边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大量资源被咱们拿走。    他们的一些人就会有想法了,凭什么?既然换不过,那便抢。    故此,大明水师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咱需要更大的船,蒸汽机必须装上去。    再有最能打的军士,加上最好的武器,咱们能够维护贸易正常化。”    里长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战争,人家换不过你的时候会抢你。    技术优势便不能只放在如何降低织品的成本上,更得用在军事上。    对方一见大明水师那船、那武器,很多不该有的想法自然消散。    朱标想了想,问:“若别人不与咱贸易了呢?如之前父皇定下的海禁之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