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8章 海外遗民不可弃  (第2/3页)
持自己的说法。    「陛下,微臣冒襄,吏部员外郎,《儒家》报社主编。    当年春秋战国时期,有数十个国家。    但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周人。    齐国人是周人,晋国人是周人,秦国人也是周人。    为什么?因为这些人的文化源头和血脉源头都一样。    他们只是一条大河分出来的支流,而不是两条互不相干的河流。    汉人的分辨,不应该以户籍和所在地域划分。    应该以文化认同,作为主要的划分标准,并辅以血脉。    黄大人刚才说的很正确,我们国家的将士,不能为夷狄卖命。    他们必须认可自己是汉人,我们才能出兵作战。    微臣认为,不需要过分的强调,他们有没有大华的国籍。    只要是认同华夏文化,认同炎黄始祖,我们就应该出兵帮助这些人复仇。    各位亲王海外建国之后,他们和国民就不再属于大华人,但他们都属于汉人。    微臣认为,我们应该出兵。    要让那些蛮夷清楚的认识到,得罪汉人的下场。」    黄文羲脸色胀红,他气的身体都在发抖。    本以为这是友军,没想到冒襄在他背后狠狠的插了一刀。    黄文羲在心中暗骂道:「叛徒、小人,擅长投机的小人。    我们这些君子,与这人为伍,感到了耻辱。」    唐德峰听明白这些官员的争论。    当他听到冒襄的说法之后。    唐德峰双手捧着祖庙颁发的身份牌。    他大声喊道:「我是汉人,这是祖庙颁发的身份牌。    我家从小就学习华夏的文化,学习汉语。    我们所有人的文化传承都没有丢,我现在还能流利的说出官话和闽南方言。」    唐德峰用官话说完这句话,他又切换成闽南方言,说着一些闽南当地的文化传承。    「妈祖保佑,我们都是纯粹的汉人。」    王仲策看到局势发展到现在,他已经看清楚现在的局势。    唐德峰的出现,背后肯定有陛下在推动。    陛下现在还没有表露出他的态度。    不表露态度,那就已经是在表明态度。    王仲策突然想到,唐德峰是爪哇岛人。    他这段时间,高频地听到这个地方。    爪哇岛,这是橡胶的生产地。    获得大量的橡胶,才能保证蒸汽机的稳定性。    这样才能实现陛下的规划,建设联通主要城池的铁路网。    王仲策想到这里,他就已经想明白了一切。    他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我们应该复仇。    对付对我们有敌意的夷狄,必须要狠狠的教训他们。    我们只有展示出自己的强大,才能有效震慑潜在的敌人。    爪哇岛只是一个岛屿,不需要动用大量的陆军。    只需要海军和少量陆军行动,就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不出动陆军,对钱财耗费不大,也不会影响国内的稳定。    我国的海疆非常安全,让海军出动完全没有问题。    海军每年耗费那么多军费,也应该展示出他们的能力。」    文官看到首相王仲策,已经支持出兵。    反战派认为现在大势已去,没有人在出言反对。    赞成出兵的文官,渐渐占据了上风。    苏河看到这种情况,他露出了笑容。    这次他隐于幕后,让这些文官因为利益不一致,互相之间斗争。    最终想要谋取利益的官员,亲自下场做斗争。    一旦文官们开始斗争,他们就不能拧成一股绳。    苏河看得很清楚,主战派和反战派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各自的利益灵活变动。    除了一些固执己见的人,这次主战派的文官,大部分是东南沿海出身的官员。    反战派官员,大部分是内陆出身的官员。    他们的选择很简单,就是利益不同。    海军打下爪哇岛,东南沿海地区的人,能贸赚取大量的利益。    这个地区的官员,就会支持对他们有利的政策,反之亦然。    苏河看到文武官员们都站好队,局势已经明朗之后。    他这才说出自己的意见。    「海外遗民不可弃!    唐德峰,朕会为你们主持公道。」    苏河这句话一出,皇极殿的官员,都已经明白皇帝陛下的选择。    海外遗民这四个字,结束了众多官员的争论。    陛下金口玉言,他们是海外遗民,这些人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