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2章连岳飞都不是对手?  (第1/2页)
    而这边。    随着诸葛亮一句之后。    在诸葛亮的身旁。    刘伯温也是沉吟片刻,便沉声道:“今大夏内政失修,内忧外患不断。”    “陛下当效先帝,内修政务,摒除苛政重税,善待百姓,安抚民心。今虽以京城一地,晓陛下之大义,也必能兴盛大夏。”    “众贼猖獗,野心勃勃,此刻陛下若能结交太平道教。拖延董赵之流步伐,使其不堪其扰,无暇他顾。而陛下趁此之际,修身养息。”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之道,在于修德省刑。轻徭薄赋,以耕备战。”    “任人为贤,当如用器,择可惟长,使人尽其才,材尽其用才用人之道而治国之大要也。兵民一体,内坚外宪,谁可匹敌?与民休养生息,则可长治久安。赏罚分明,则令行禁止,威权自立。重修田甲,使民来归。大修学塾,兴利除害。”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夏室可兴矣。”    而这边。    李烨笑了笑,又是径直望向了刘伯温:“若粮草齐备,兵甲已足,民心归附。那朕又当要何动作?”    “而这赵、董、朱三人,朕又该首先对谁动手?”    这一句之后。    诸葛亮和刘伯温相视一眼。    目光灼灼。    眼眸中皆是光芒大盛。    几乎是一瞬间,便纷纷是朗声道:“自然是赵匡胤的江南!”    听得此言。    李烨眯起眼睛。    嘴角渐渐的带上了笑意。    还不必他继续询问。    这边刘伯温便已经是娓娓道来:“陛下,这赵匡胤占据江南之地。这江南之地乃是我大夏此刻最为富硕之地。若能拿下江南,对于陛下必定是大有裨益。”    “而且,相对于董、朱二人,这赵匡胤不过是在数年前才作为兵马大元帅,被慈禧排往了江南。其麾下虽然也有着近二十万大军以及十万强大的水师。但是毕竟在江南耕耘不过区区数年,只是在江南东林党人支持下,才勉强的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实力却是在三人之中,最为弱小的一个。”    “江南和西凉以及燕地不同,毕竟是处于大夏的最南方。若是陛下先行选择攻打西凉或者燕地,那么就给了其余两人可乘之机。然而江南却不同,因为地势的关系,若陛下攻打江南,其余两家必定不能及时赶到驰援。”    “事故,陛下日后用兵,必是先赵后董,先南后北也,使腹背无忧。若可除赵,则大夏尽为陛下囊中之物也。”    一番话后。    刘伯温之言,可谓是有理有据。    李烨嘴角的笑意,是愈加的明显。    如果说。    诸葛亮是以全局的方向考虑。    给李烨一个基本的方向的话。    那么刘伯温。    则是辅之以具体的细节。    几乎是事无巨细。    可以说。    只要按照诸葛亮和刘伯温所制定的方略。    即便只是一个庸碌之主。    也未必没有争夺天下的可能。    而这。    便是诸葛亮和刘伯温的恐怖之处。    若能得到这两人。    对于李烨而言。    无异于是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此刻。    李烨微微眯着眼睛,见得面前的两人。    没有丝毫的犹豫,傲然的抬起头来,是一字一句郑重道:“那么两位先生,可愿意助朕,完成此等大业?”    而随着李烨的这一句询问。    诸葛亮和刘伯温皆是相视一眼。    几乎就是在李烨话音刚落的一瞬间。    便是直接俯身下去,朗声齐齐呐喊:“敢不为陛下效死!”    也就是这般。    此次科举文举最大的三个目标。    孔子以及诸葛亮,刘伯温这三人。    便是直接被李烨收入了麾下。    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