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 食盐是官卖的  (第2/2页)
样多。    糟心啊~    赵信把碗里的稀饭倒进了狗蛋的碗里,“狗蛋吃吧,我今天在家里啥也没做,还不饿呢~”    之后一家人也没有再多说,都是一家人,有时候推辞得多了,反而见外。    “回来的时候,你们爹说,明天要去一趟县里,看看县里的牙行,有没有人愿意把地价出高一点。”    老娘一脸的失落,守了半辈子的家业啊,现在就要在自己这一代折出去。    想起刚嫁进门的时候,一家四口,只要天是亮的,人就在地里折腾,只有晚上月亮好的时候,才有时间编斗篷。    折腾了半辈子,反倒把家当折腾出去了,这百年之后,怎么有脸去见死去的婆婆?    吃完饭之后,大人们都习惯性上地里了,虽然现在地里的活不多,但是锄草、松土这类活,只要人勤快,一年到头都有得干。    狗蛋又在院子里玩起了蚂蚁。    坐在凳子上的赵信,思索着到底要不要从盐下手,稚嫩面孔上眉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最后一咬牙,干了!    这都要变卖祖业了,难道还怕杀头?    赵信溜进厨房,打量了一番盐罐子,一个粗陶大肚罐子,无颈,圆耳把。    揭开盖子,大半罐子的褐色盐粒,堆在里面,估计有两斤多。    就这,还是一家人吃一个月的份量!    每天的早饭就是酸菜加稀饭,今天不会再开火了,所以,赵信把盐造了之后,最早也是明天下午才会事发。    只要明天跟老爹去一趟县里,能卖出去,皆大欢喜,卖不出去,大不了掺点沙子又放回罐子里。    随后,赵信生火烧水,把开水装在一个空置的酸菜缸里,再把盐倒进去搅拌。    然后锅里放上筲箕,铺了一块年节时包豆腐的白布,上面堆着灶埪里取出来的木炭。    想要抱起酸菜缸倒盐溶液的时候,赵信才明白年幼体弱的缺点。    没办法,只能用勺子,先舀出一大半,最后才抱起缸直接倒。    幸好,赵信在筲箕里装的木炭比较多,只过滤了一次,锅中的溶液勉强够清亮了。    算了,就过滤一次,一是偷偷摸摸地,时间有点紧,二是,假如做出来的盐是纯白,拿到县里去卖的风险更大呀!    一个八岁的孩子,去卖一种纯白盐,别的贩盐世家都没有这么白的盐,那就是幼儿抱金行于闹市。    加大火力,使劲熬煮锅里的溶液。    半个时辰之后,锅边开始出现白色结晶,赵信手持锅铲,不停地搅拌,一来是防止锅边的盐粒被炙烤之后发黄,二来为了防止食盐结块。    又是小半个时辰之后,米白色的食盐炒出来,灶里退火。    稍稍摊晾,然后装入事先准备好的竹筒。    接着就是打扫战场,等一切忙完,赵信刚坐下,准备休息,院子里就响起老娘的声音,“狗蛋,你五叔呢?”    “奶奶,五叔在家呢。”    “五郎,你怎么流那么多汗?”    “哦,玩累了~”    “怎么手里拿着竹筒啊?”    “装的蚂蚁呢~”    “唉,还贪玩呢~” 丝丝猫的寒门科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