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小朱:咱大明的权力交接都这么草率的吗?  (第1/2页)
    “众卿,汝等可还有本奏?”    当老朱第三次问出同样一个问题,而不是让内侍宣布无事退朝。    是个能当官儿的都听得出来。    老朱这是有事要交代。    就算真还有些“鸡毛蒜皮”,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给皇帝添堵。    百官也便洗耳恭听。    看着大家伙都不吱声了,老朱也难得的露出一个好脸道:“众卿不必紧张。”    “今个大朝会,咱也无甚要务。”    “主要就是时至七月,应天府内实在酷热,咱有心想要外出避暑而已。”    众臣子面上都松了口气,原来是这事。    但真正聪明的老狐狸。    心中的弦却无不绷得更紧。    对于自家天子这个老六的尿性,他们这些能在朝廷中一连待上几年的,哪个不是门清?    对老朱尿性不感冒的。    早就找个机会犯点同行趟过雷的小错,让老朱把自己发配了。    能留在朝堂做“长工”的,又有几个不是人精?    果不其然。    老朱下一秒就转折说道。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若咱一家都出外避暑,朝廷这些政务,还是要寻老成持重的柱国重臣代为处置一二的。”    “诸卿中,可有人愿担此重任?”    看老朱一脸和蔼的笑容,一众臣子的内心无不打了个寒颤低下头来。    夭寿喽。    如果他们犯了罪,请直接把他们处置或砍头。    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傻子一样糊弄。    胡惟庸的尸首才将将埋了半年。    他是如何勾结朋党,独揽大权,害的自己走上断头台的,大家都历历在目。    今天这一出。    和当年胡惟庸走上权相之路伊始的场景,不能说完全相同。    那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哪个嫌命长才会接这茬呢。    见百官都低头,老朱就像在看即将打靶的名单一样,逐个念到:“偰爱卿?”    听到老朱念到自己的名字。    文官之首,今年二月刚刚迁任礼部尚书的老臣偰斯,当即就双腿一软的跪了下来。    作为前元归降的老臣。    早年曾是前元高官,官至嘉定州知州。    从洪武元年授兵部员外郎,寻擢尚宝符宝郎,改尚宝司丞,到六年升河间府知府,九年到户部当任郎中,又身为户部尚书,随后出任山西左参政,今年正月,胡惟庸倒台后,招回来当吏部尚书。    历经十余载,当过三部尚书,还能活跃在老朱眼皮底下。    且身居高位。    除了老朱有意立为榜样,给前元老臣安抚,以表只要你们兢兢业业的为大明朝做官,他老朱不会计较出身的意思。    这人的能力,城府,心计自也不必多说。    可是面对老朱这没有回旋,也根本无法推脱的一问。    这位两朝元老果断就板正的跪了。    “陛下天恩,老臣感激涕零。”    “但老臣早已年迈体衰,无力担此重任了,在山西时,臣就有动了此念,只是为报陛下当年不计前嫌,委以重任的知遇之恩,臣应诏还京。”    “只要朝廷还有需要,臣这把老骨头自然没有推脱之礼。”    “但如今。”    “太子殿下推行试科举,已为朝廷甄选了不少年轻俊杰。”    “臣也不该尸位素餐,窃居尚书之位了。”    “陛下。”    “念在咱们君臣相伴十五年的情分上,臣恳请陛下准允老臣告老还乡。”    说罢,偰斯还从官袍的衣袖中掏出了一份已经塞得表面泛黄的辞呈。    ……    这包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