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3章 谋划衣带诏  (第1/2页)
    杨彪再次来到吴王府,见到陆玄后行了一礼,直接宣布朝廷的诏书。陆玄以吴王之尊,加天策大将军称号。诏书宣读完,杨彪看向陆玄,问道:“吴王,可以接诏了吧?”    陆玄接过诏书,微笑道:“杨公,这一次到了舒县,不急着回去了吧?”    “不急了。”    杨彪摇头回答。    陆玄说道:“既如此,我安排人设宴,为杨公接风洗尘。”    “谢吴王!”    杨彪拱手道谢。    陆玄安排下去,又让人把杨修喊来作陪。    酒菜上来,陆玄向杨彪敬了一杯酒,不急不缓的道:“我听说曹操当了秦王,剑履上殿,仪仗类同天子,完全不把天子放在眼中。杨公这样忠于大汉的老臣,肯定备受打压吧?”    杨彪无奈一笑,说道:“大势如此,没办法。更何况,老朽上了年纪,体弱多病,管不了朝中的事情。一切,自有天命,把自己管好就行了。”    陆玄打量了一眼杨彪,精神充沛,身体矍铄,哪里是体弱多病的模样?    历史上,杨彪是活了八十四岁的人。    陆玄直接道:“杨公在朝中备受打压,又不愿意融入曹操的麾下,不如在吴国定居生活,您看怎么样?”    杨彪是汉室老臣。    这人在大汉朝很有代表性,毕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名望很大。如果杨彪代表的杨家,坚定不移的站在陆玄的一边,未来陆玄称帝,有杨彪这样的汉室老臣拥护,陆玄在舆论上,就更胜一筹。    要称帝,首先是自己有足够的实力。    其次,是士人的支持。    你有了实力,如果还能统合所有人,让各界的人都支持,那才是大势所趋。比如杨彪这样的汉室老臣,比如郑玄这样的天下儒宗,官员和士人各方面都支持,如果再有了民意,那就是大势所趋。    所谓的联合统一战线,就是把所有人聚在一起。    陆玄就要做这样的事情。    杨彪略微皱眉,儿子替陆玄效力,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毕竟儿子有主见。然而,他是汉室老臣,总是希望跟在皇帝身边的,尽一份心。    杨修看在眼中,立刻开口道:“父亲,曹操掌控天子,一丁点的权利都不给天子,摆明了是有野心的。如今的局势下,明眼人都知道,大汉名存实亡,是三分天下的格局。”    “刘表这样的汉室宗亲,在五经馆。郑玄这样的天下儒宗,也在五经馆。”    “您留下做什么呢?”    杨修巴不得老父亲南下生活,他很是迫切的劝道:“所以儿子认为,您没有必要留在北方看曹操的脸色。干脆留在舒县,岂不是更好吗?”    杨彪沉默片刻,摇头道:“老朽习惯了洛阳的生活,习惯了留在朝廷。”    他看向陆玄,感谢道:“吴王的一番好意,老朽实在是无法答应,请吴王海涵。”    “爹,您简直是顽固。”    杨修瞬间站起身,情绪有些激动的说道:“您在洛阳的时候,被曹操找了个理由下狱,虽然把您放出来。可是您这个太常,简直是对您的羞辱。曹操苛待您,还要回去,何苦呢?”    杨彪淡淡说道:“德祖,你有你的想法,你有你的前途,为父有为父的坚持。”    陆玄看在眼中,心思转动。    要劝说杨彪不容易。    忽然,陆玄灵光一闪,有了想法,微笑道:“德祖,坐下。”    杨修有些愤愤坐下。    父亲太顽固了,明知道去洛阳被曹操羞辱,还要回去。    陆玄正色道:“杨公的坚持,我能明白,其实您和家父是一样的立场。我南方称王,希望父亲发挥余热,让他老人家帮我。”    “可是他老人家,有自己的坚持,认为自己是大汉老臣。他不强求我怎么样,也让我不要强求他。他愿意帮我,又不愿意舍弃昔日的身份。”    “这是他最后的一点念想。”    “杨公这里,想来也是一样,您不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