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事生于肘腋之间(上)  (第1/2页)
    诸葛明这家伙洪武十年时就是秀才,当时朱七牛只有四岁,路都走不太稳,至今七八年过去,朱七牛都要位列台阁了,他还是吊儿郎当的,以逛妓院和吃吃喝喝为乐。    不过嘛,或许是诸葛大人给了他几发父爱铁拳吧,整天在国子监混日子、时不时就来找朱七牛玩耍的诸葛明终于还是参与了建文元年的乡试,并且和小胖一样,都高中举人了。    若是他俩不想继续科考,走点门路或是花点钱,又或者撞撞运气,直接就能当官儿了。    张英和刘才跟诸葛明有点像,对考功名不是很热衷,这次乡试干脆就没报名,自然也就没有考上考不上一说。    朱七牛家要办小年饭,诸葛明作为独居京城的朱七牛的朋友,自然是在邀请之列的。    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严格算起来比朱四虎小不了几岁,但诸葛明的行事作风依然轻快、潇洒不羁。    一过来,他便跟朱八牛、黄忠明这两个孩子一起玩儿开了。    后面嫌人太少,他还把走路都不咋会的朱九牛、朱仁诚和朱仁信给借了过去,六个孩子一起玩儿的老开心了,欢声笑语就没断过。    朱七牛、黄月英:……    众大人:……    不多时,饭菜做好,众人分坐两桌,一桌是喝酒的男人们,一桌是不喝酒的女人和孩子。    黄月英就坐在朱七牛旁边,朱七牛另一边坐着朱八牛。    夹起一个蛋饺,朱七牛尝了尝,觉得挺好吃,下意识就要夹给小姐姐,却又猛然反应过来,把蛋饺放进了朱刘氏碗里。    “奶奶吃这个,很好吃的。”    朱刘氏慈祥笑着:“好,好孙子。”    朱七牛又给娘亲和三个伯母依次夹了个蛋饺,最后才轮到黄月英和朱八牛。    再看盘子里,一个蛋饺都没了。    朱七牛心里顿时有些不快了。    人家还想再吃一个的说。    黄月英瞥了他一眼,把碗里的蛋饺一分为二,分了他一半。    “谢谢小姐姐。”    黄月英:o(* ̄︶ ̄*)o    众大人:o(* ̄︶ ̄*)o    黄育才:(〃'▽'〃)    朱九牛、朱仁诚、朱仁信:(⊙o⊙)…    ……    与此同时,京城千家万户的百姓也陆续开始吃起了小年饭。    大部分都是在新房子里。    经过将近一年的施工,京城许多规划区域都完成了重建,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道路、绿化、景观湖、文化广场、美食街等也相继完工,百姓梦自然是陆陆续续搬了进去。    和最早那批城北新房不同的是,今年建造的其它新房大量运用了玻璃这一建筑材料。    比如窗户,全都是用玻璃来封口的。    再比如一些单门独院的商品房楼顶阁楼,全都是用玻璃搭建的暖棚,对于富人家来说可太方便了。    其销量嘛,也就可想而知了。    应天府的户房直接收款收到手麻。    应天府的户房直接算税算到手麻。    户部财部的文书收款算税到手麻。    老百姓嘛,大多也都因此受益了,收钱收到手麻不至于,但属实腰包鼓了不少。    因为冬季施工不便,却也还是有部分工程停了下来,没有完工。    小部分百姓便暂未分配到新房,只能在老房子里凑合一下了,但因为未来充满希望,兜里也有了闲钱,想买啥就买啥,倒也不觉得难过。    ……    晚上时,轮到去朱二虎和朱三虎家吃年夜饭了。    这次宋濂和黄家的人、诸葛明就没一起去了。    毕竟不熟,关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