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 孙坚不在,何人能敌董公?  (第2/2页)
青州军抽调精锐精壮之卒,组成强兵,号曰青州兵,作为我冀州的中坚力量!”    荀彧言道:“主公高明,比袁绍在荆州之所行,高明了许多。”    刘俭明白了荀彧的意思。    袁绍等人在南方,是以世家望族为中间力量,征用他们的徒户作为军队,但同时许诺以望族高职高位。    如此确实可以征集出数量最多,最为庞大的军队,但军权却并不能算是完全掌控在袁绍手中。    说白了,这就是部曲家族制统兵。    君主与地方望族之间,属于一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私兵部曲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的决议和行为。    但刘俭坚决不用这种方法,用青州黄巾成为他军队的核心,杜绝地方家族在他军队中的话语权!    …………    就在刘俭与荀彧,对于讨伐董卓的这场大战做出合理审定的时候,盟军方面,已经率兵行至汉水的孙坚,突然率兵返回了长沙。    本来孙坚也是要参加讨伐董卓的,但他在进兵的途中,接到了袁术的书信。    也不知袁术的书信里对他说了什么,反正孙坚是直接率兵回返长沙了。    至于理由……也是得病了,不能率兵远征。    袁术不来其实倒是还好,有袁绍以及另外几个当太守国相的袁家人参与,讨董联盟有没有袁术,其实意义不大。    但是孙坚不来参战,这就让袁绍有点闹心了。    毕竟,在用兵能力上来说,他最看好的就是孙坚。    别看联军纠结了很多人,声势庞大,人员数量也不少,但论及排兵布阵,勇猛善战的,袁绍还真就是觉得只有孙坚才是董卓的敌手。    毕竟,在目前参与联军的这些人中,能称得上是勇烈之将的,只有孙坚。    他的作战经验最丰富,用兵的手段最高。    至于朱儁,虽然已经答应了袁绍的邀请参加讨伐董卓,但他目前屯兵三河,准备在北面牵制董卓。    那黄河以南这边,当以谁为先锋破敌?    这点实在是让袁绍头疼死了。    怎么好死不死的,都赶上这时候得病!    这是哪里来的疫情?    不过,盟军此刻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    初平三年五月十八日,一众参加讨董联盟的人,在酸枣设立祭坛,方共盟誓。    诸牧守各自谦让,最后推举了臧旻的儿子臧洪,登上祭坛,歃血为盟。    臧洪登台盟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乱,囚困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这段诸侯会盟的动员讲话,臧洪讲的相当精彩,而随后,一众牧守之盟也正式建立。    而董卓前段时间任命的一众封疆大吏,全在这次的会盟之中成了他的敌人。    这是叛徒的美好时代,一众人把自己的行为包装的那叫一个光鲜亮丽,以桥玄族子桥瑁的矫诏为表面动机,开始了大乱之世。    各州各郡,数以万计的百姓被征入军队,也将这些百姓推向了末日,从现在开始,普通百姓的性命无非就是他们将来割据一方的筹码,对他们而言,现在输几个筹码,将来各领一方领土,实在是大赚特赚。wap..OrG    无关正义,无关汉室,只是一场权力的游戏而已。    身为被公推的领袖袁绍,脸上倍儿有面子,他给自己封了车骑将军,还给联军中所有人都加封了官职,而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袁绍对外的解释是“承制假拜”。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袁绍代表皇帝给大伙封官。    关东一众盟军的动静闹的越来越大,消息自然很快传到了雒阳城中。    董卓的鼻子差点没被袁绍给气歪了。    还有那些个被他下放到地方的刺史太守……他们就是这么报答自己这个恩主的吗?    你们的良心,都让狗吃了吗?    董卓虽然年纪大了,但火爆的脾气犹在!    他眼下一时拿袁绍等人没办法,但这口恶气却不能不出。    最终,董卓将目光放到了雒阳城中的袁家人身上!    既要出师讨贼,那就需要祭旗的吧?    袁隗,袁基……就用你们的脑袋了!    董卓当即下令,命西凉军前往袁府,将袁基和袁隗以及他们所有的亲属都捉拿下狱。    董卓决定了,全杀了!一个不留!臊眉耷目的我给玄德当主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