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2章 就问,你眼馋不眼馋?  (第2/2页)
力,还可制造海船,探访陌生海域,开疆拓土。”    “……”    在罗毅看来,神州大地王朝更迭,最大的原因是——眼皮子太浅。    帝王的眼光一直在九州大地打转转,根本不知道他们嘴里的蛮荒之地有多富。    若是早点知道蛮荒之地这么富,肯定不会发生王朝更迭的事。    不提战力。    以炎黄子孙的繁衍能力,就是用人堆,也能堆出个日不落帝国。    还是万年永固的那种。    各种科技,也会在向海发展的时候逐渐被重视和开发出来。    “依国师所言,这个宪法,会随着君王而变?”    嬴政率先抓到重点。    会不断被调整更改的宪法,那……还是律法吗?    吕不韦也连连摇头:“律法者,国之根本也,岂能随意更迭?”    不变,等死吗?    老古董!    被动等死,死定了。    主动找死,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罗毅也不意外二人的反应,微笑着继续解释:“时移世易!”    “时代在变化,人心也在变化。”    “律法当然也要跟着变化。”    “只要时代在发展,这种变化会一直持续下去。”    “它的确是帝国的根本。”    “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重身份——统治工具。”    “工具嘛,就跟木匠手里的刨子,农人手里的耙子一样。”    “都有被替代的可能。”    “丞相大人可以去渭水河畔看看。”    “水力机床在代替木匠手里的刨子干活。”    “畜力犁铧在代替耙子翻松土地。”    “为什么律法就不能被替代呢?”    “一如我刚才所言。”    “大王开创大秦帝国,除了一统九州的功业,还需完成横扫匈奴,彻底灭除北方敌夷隐患的功业。”    “为了横扫匈奴,制定律法的时候,就不得不鼓励放牧,鼓励农人、牧人北迁,彻底巩固、消化攻略的土地和矿山。”    “还要鼓励工匠发明用羊毛制造布匹的工具。”    “鼓励学者发明用于长途运输的火车之类的交通工具。”    “当大王完成功业,与世长辞。”    “下一任秦王想要攻略更远处富饶的黑土地,就不能用这样的老办法了。”    “得想出新的办法,把大批农人迁徙到那些能攥出油的黑土地上。”    “若是想攻略某个海岛上的金山、铜山,就得制定律法偏向于鼓励子民冒险出海,而不是继续向草原迁徙。”    “……”    大王与世长辞?    年轻人,你很勇啊!    这种话都敢说。    吕不韦听得心惊肉跳,偷眼看了看嬴政。    似乎没什么反应。    好像并不排斥自己会死这种事实。    顿时放下心来,问出心中疑惑:“敢问国师,匈奴人所居之地穷乡僻壤,为何还要大力征伐?”    “丞相大人,你听谁说的匈奴人的地盘是穷乡僻壤?”    罗毅被气乐了:“从北郡长城直直向北五百里,就有一座足以让大秦挖掘几百年的超级大铜矿。”    “你不是缺铜钱吗?”    “派兵抢了那座铜山,几百年内大秦不会缺铜制钱。”    “再往北三五百里,到处都是这种超级大铜矿,大铁矿,大金矿。”    “就问,你眼馋不眼馋?”乐瑶小公举的瞎眼后我竟教始皇帝造大秦的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