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融合诸子百家  (第1/2页)
    奇货可居吕不韦。    敢把大秦王子当成生意做的商人,简直是列国所有商贾心目中的神。    这个时代的商贾,谁还没有做第二个吕不韦的小心思呢?    一步登天的机会啊!    罗毅虽然笃定赵真会按照自己安排的路线前进。    却没敢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对方身上。    万一遇到个傻子呢?    黑火药,炸药之类的小秘密,捂得死死的。    现在拿出来的技术和设备,都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作战效率的基础物资。    彻底颠覆战争格局的大杀器,暂时不打算放出来。    他自己也心存侥幸:万一哪天眼睛复明了,能看见了。    亲自执掌大权,不比赵真强?    大致解释清楚“以礼敬人,以德育人,以法治人”的大概框架。    又添加了提升生产效率的基本概念。    罗毅便不再开口。    沉默地靠在椅背上休息,静待赵真的反应。    此时的嬴政不断揉搓着手里的毛笔,柔肠百结。    不断琢磨着该框架的可行性。    他是一国之主。    不能只听到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想法,然后疯狂地投入其中。    事实证明。    往往非常正确的事,进入执行阶段后,会遇到非常庞大的阻力。    被车裂的商鞅就是鲜明的例子。    不是先秦王痴傻,不知道商鞅的宝贵之处。    而是,必须有人站出来背锅。    否则无法赢得大秦当时的核心力量——赢姓宗亲的支持。    商鞅可以死。    变法不能停。    在商鞅和变法之间,先秦王选择了变法,放弃对商鞅的保护。    他现在想颠覆已经成型的律法勋爵系统,跟先秦王支持商鞅变法一样。    得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狂风暴雨般的侵袭。    商鞅变法后,大秦形成新的既得利益集团——外客大臣、芈姓外戚、军队校尉。    嬴政不否认。    国师提出的这套管理框架很强大。    以礼敬人,应该有两个目的。    其一,通过宗族、宗庙、文庙等祭祀体系构建完整的信仰。    对列祖列宗的信仰。    不信神,不信鬼。    而是着手创造真正的神。    把那些华夏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先祖当成神来祭祀。    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共同信仰。    有了共同的信仰,在不久的将来,大秦一统天下后就不会有过多的反噬力量。    反正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为什么要反秦呢?    做得过分一点,还可以把黑锅都甩给六国旧贵族。    让庶民去痛恨六国旧贵族的盘剥和压榨,自然会亲近大秦。    不用急吼吼地造反了。    其二,抬出孔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名句,提升农人、工匠、商贾的社会地位。    打断阶层之间的隔阂。    把各阶层的人都归类为炎黄子孙,强行拉平出身地位。    消除王公贵族身上的神秘感,让他们挺胸抬头地反对不公和压榨。    如此一来,王权会变成裁判者。    站在裁判者的位置上,不断平衡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获得最大的权利。    再加上“以德育人,以法治人”的体系支撑,士人阶层和权贵阶层的特权和利益会不断削弱。    从而形成较为公平的资源分派体系。    让大部分庶民过上好日子。    只要能吃饱穿暖,偶尔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