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4章 nature约稿  (第2/2页)
    没意思……    *    *    一周后,叶铭把设计好的混合芯片版图交给秦博士。    虽然在传统半导体领域中,国芯的制程推进最慢——当然这很大部分原因甚至可以说决定性原因是因为没有EUV光刻机,以至于他们在一直进行DUV下的制程推进,但很显然,混合芯片是不需要那么高的制程。    难的是工艺。    混合芯片要完成的是碳基电极基底与硅基芯片的结合,以及电极的布局。    但国芯的优势也无与伦比——他们有叶铭的协助。    以至于,他们是走得最快的。    而随着版图的递交,也意味着,EDA进行市场化被提上了日程。    经过几位股东的集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想从目前格局已成的EDA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光靠先进的功能是不可能完成的。    “商业和工业软件行业不比硬件,更不比消费品,它强大的惯性和产业链可以保证存活很久。”唐教授右手几根指头来回跳动,就跟弹钢琴似的:“所以要想打开市场,就只能兵行险招。”    “我们有走险招的条件。”陈教授看着叶铭,眼中全是惊叹。    他就是搞AI的,自然知道,叶铭的这个“艾塔”拥有多么牛逼的算法——以至于他都有点后悔,没有多花点钱把服务器再整好一点。    当然,他也只是后悔一点。    现在集智科技缺钱到要命。    公司成立之初,他和老唐加起来投了六百五十万,再加上叶铭后面的100万,启动资本总共也就750万——靠着这笔钱,集智科技租了厂房和办公室,又建了个模拟车间——还好老天保佑,他们顺利拿下了长工的单子。    但那8888万可不是直接就给你,而是分了三期付款,前期给的钱,基本上全都交给了代工厂,再加上马上要流片,日子过得那是真叫一个紧巴巴——不然大家也不会三番五次地想找投资了。    好在前阵子老陈又拉到一家智能车间的业务,再加上乱七八糟的升级零售方案,资金这才稍稍宽裕起来。    不然哪有钱给叶铭折腾什么AI服务器……租一个它不香嘛?    而随着叶铭公开“叶氏方程”,以及医学和材料领域的“配合”,混合芯片的未来,开始变得肉眼可见地有前途起来。    在加上叶铭那跨纬度信息传递的“宏伟目标”——搞得他们连融资都不敢了。    这眼前亏,谁也不爱吃啊!    但还好,叶铭很强,不是一般的强。    他一个人……就抵上了一个开发组!    这便是他们走险招的条件。    “EDA免费,然后建立IP交易平台,实行抽水制,上线AI增值服务。”叶铭掰着指头,挨着数起来:“还有没?”    唐教授含笑点头:“差不多了,就看我们能不能顶得住国家半导体专项扶持基金下来,如果顶得住,那就不缺钱了。”    为了跑国家专项扶持基金,老唐这半个月来,整个人瘦了一圈。    “而且我建议,我们可以成立AI服务公司。”陈教授敲了敲桌子:“这么优秀的AI,只用来作图,实在是太浪费了。”    叶铭把头点得更鸡啄米一样:“我同意!”    “那就这样说定了?”唐教授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别……两位老师,我论文该怎么写?”    唐教授的眼睛瞬间瞪得跟铜铃一样。    “你论文还没写?”    “额……写了一点……结果nature来催了。”    叶铭不好意思的咳了一声:“好像是约稿。”    唐教授:“……”    陈教授:“……”三分糊涂的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