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1章 陈申的弟子们  (第1/2页)
    陈申在画东西。    时不时思考一下,然后修改。    真传弟子伍学义,探着脑袋看着陈申的工作,时而恍然大悟,时而陷入思索。    “伍学义,你学天文的,有没有看出什么来。”    “老师,您在画星图,更确切的说,是星际航行图。”    陈申点了点脑袋道:“聪明。”    “其实,星际航行,就和古代我们船只航行差不多,发展也非常类似。”    “知道郑和下西洋吗?”    伍学义点着脑袋道:“知道。”    陈申:“郑和下西洋是华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你研究他的海图就能清楚看到,几乎都是沿着海岸走,需要很多码头、渡口、港口,补充物资,和当地人贸易。”    “古代船只,还无法做到横渡太平洋,需要依附海岸沿线行驶。”    “而我们的太空探索,也是一样。”    “一颗颗类地行星,可以看做是一座座码头,一座座港口。”    “我们需要依次发掘,给这些类地行星送上可控核聚变装置,在这些行星上建设基地,我们的星际路途才能走的远,走的顺利。”    “我们才有可能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走出河外星系,看到更辽阔的宇宙。”    伍学义说道:“老师,火星,就是您建造的第一座港口吗?”    陈申笑道,点点头道:“不错。”    看了看手中的星图,陈申指着河外星系的区域说道:“知道这里,我为什么不画需要改造的港口吗?”    伍学义摇晃脑袋。    “还是和古代船只一样,那时候工业水平不够,船只需要依靠陆地,短暂航行于大海之上。”    “但是到了现代,坚船利炮直接横渡太平洋也无所谓,对沿岸港口几乎没有要求。”    “等我们的飞船,走出太阳系,走出银河系,我想,那时候我们的技术水平,也会是这样,不需要这些太空星系作为港口了。”    伍学义:“那会是什么样子的?”    陈申指着手中的星火3号飞船结构图,在它的面前,画了一个圈。    “可控核聚变缩小化,我们会找到不需要借助星球引力约束,更可靠的束缚方式,让飞船内部,就有一颗燃烧的太阳。”    “庞大的能量,能让飞船,自己就开辟星门,穿梭宇宙之间。”    “那时候的飞船,就会像是现在的战舰一样,在大海上航行,不需要沿着海岸线,而是从出发港口,直接到达目标港口。”    “当然,不排除我们寻找到,更强大的能源,比核聚变还要厉害。”    伍学义激动道:“我能看到那一天吗?”    陈申摇了摇头道:“不知道,我也想要看到那一天啊。”    “老师,你一定能看到的。”    “哈哈,但愿如此。”    陈申给伍学义仔细讲了讲自己的星图航行图,将自己为什么如此设置的知识点,教授给他。    时间一点点流逝。    从2022年开始,陈申每年,都会收到一批真传弟子。    这些学生,都是优中选优,每批次人也不多,十几个,最多一次可能要数22年刚开始那一批次了。    有些已经独当一面,在外面有项目。    有些帮助陈申,在研究院里面工作。    同时也启动了师兄教导新来弟子们的教育工作,像是伍学义在这里学完了知识,会传递下去,教导陈申的新弟子们,减少陈申付出的精力。    现在算算陈申的真传弟子,已经有过百人了。    “今天就到这把,你去将我刚刚说的这些,自己先吃透了,然后教导詹乐生他们。”    “是,老师。”    “你去将束文彬喊来,我有话对他说。”    “好的老师。”    很快,束文彬敲响了陈申的院长办公室房门,被慕高诗带着,敲响了最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